吴敬梓是明代还是清代的,清代吴敬梓真假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8 02:16:48

俩人沿着台阶,上了大雄宝殿,登临高处,一览扬州全景。

吴敬梓道:“真乃是绝世好碑啊!这碑旁边还有一块碑,还刻了东坡居士的一首诗呢!”

俩人沿着台阶,上了大雄宝殿,登临高处,可一览扬州全景,水榭山楼、庙宇道观、青山绿水、竹径莎堤,尽在眼底。

这时,金兆燕道:“禅智寺历来颇受迁客*人青睐,为之题咏数不胜数。杜牧、罗隐皆有题禅智寺的诗。”

吴敬梓道:“我倒是最喜欢张祜张公子的《纵游淮南》一诗。”

说罢,他便捋起髭须吟咏起来:“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这七言绝句,他一连吟咏了三遍。又道:“杜牧之在扬州见到没有功名的布衣张祜,也是青眼有加啊!赞叹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金兆燕说:“张祜还有一首绝妙好诗,却是在扬子江南岸镇江府西津渡所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张公子好诗啊,把表叔寓居的金陵写到了,表叔喜爱的扬州写到了,还把表叔这一生经常往来的大江也写到了,我看张公子这《题金陵渡》诗,倒是为千年之后的吴敬梓大先生所作啊!”

吴敬梓又哈哈大笑了起来,敲了敲金兆燕的头说:“兆燕贤侄,表叔就喜欢你的古灵精怪、诙谐俏皮,跟你在一起,我才无拘无束啊!”

暮色将至,叔侄二人畅游半日,顿感四体通泰,心胸也豁然开朗,说说笑笑,不禁哼着小曲折回各自住所。

金兆燕到家时,父亲金榘正提笔在纸上作诗。他就蹑手蹑脚地去厨房找些吃的。

“兆燕啊,今天玩得如何啊?”金榘突然放下手中的毛笔问道。

金兆燕就把白天与吴敬梓游玩琼花观、蜀冈、平山堂及禅智寺的情形绘声绘色地给父亲描述了一番。

金榘说道:“这就是了,你的表叔文采风流、生存境遇跟张祜都很相似啊!张祜为人清雅高迈,因为没有博得功名,就称自己为处士。他性情狷介,又不肯趋炎附势,虽然在许多大衙门里走来走去,也没有蹭得任何官职,未沾朝廷半分俸禄。当时,权臣令狐楚倒是赏识他,还把他的诗文收集起来,进献给皇上,向皇上举荐他。皇上招来元稹,问他张祜的诗写得如何。元稹就说:‘张祜的诗更多的是雕虫小技,光明磊落之士不会像他那么写。若奖赏他太过,恐怕影响陛下的风俗教化。’皇上当然就闭嘴不提张祜之事了。张祜晚年似乎认识到他的命运如此,常慨叹自己被埋没,如同世人不识李太白,就在丹阳曲阿筑室种植花草苗木,寓居下来。此后,渐渐浸染了人间烟火,与村邻乡老把酒茗茶,观花赏竹,自比陶靖节,以布衣终老。”

金兆燕说道:“张祜虽诗才满腹,可终身执迷不悟,汲汲于功名,直到晚年知不可为,方才放弃。板桥先生虽有绝世才情,可还是看不透、看不开啊!而表叔敏轩先生则大不同,他才高八斗,亦追慕功名,参加博学鸿词科的应试。但在此之后,表叔又窥测了世时之荒唐龌龊、士林之虚饰奸滑,并正在作一洞悉人世奥秘的巨著。这恐怕是张祜张公子远远不及之处吧!”

金榘道:“兆燕啊,我虽虚长他十几岁,可我与他情同手足,我对你表叔了解更深,对他的激赏更甚你十倍啊!如你表叔所言,这八股取士使得一代文人有厄啊!如果他的大作在身前不能付梓,兆燕啊,你一定要不惜一切,倾己所有,使它流布于世啊!”

金兆燕的眼睛湿润了,狠狠地点了点头,说:“父亲,孩儿记下了!”

几日之后,吴敬梓在琼花观遇到了他的故交程晋芳。程晋芳,字鱼门,淮安人。程家是富甲一方的大盐商,淮安、扬州均有诸多产业。程晋芳另有兄弟俩人,而他独爱读书,购书五万余卷,常邀请天下博学高士与他探讨学术,因乐善好施的名声在外,四方宾客去他家做客的络绎不绝。他与吴敬梓相差无几,虽继承大笔家财,可并不善治生产,不会也不屑于理财。若干年后,程晋芳千金散去,亦已贫困交加。

程晋芳拉着吴敬梓的手,小声啜泣说:“敏轩兄啊,我也如兄一般。子贫如故我贫新,潦倒新停浊酒杯。”

吴敬梓说道:“鱼门兄,几经周折,兄亦到我这般田地,此境地不易处啊!保重保重!”俩人在扬州小酒馆吃了几顿酒,又去瘦西湖平山堂溜达了一番。不几日,程晋芳欲返回淮安。暮色降临,深秋的冷月映照在大运河上,更显冷清。在码头,吴敬梓与程晋芳哥俩依依不舍,心下有说不出的悲凉,唏嘘不已却又难得一言。

吴敬梓指着天上的明月说道:“鱼门兄,此日一别,不知后会是否有期?此时此景,我欲作诗赠别与你,又不知如何下笔。稍等我几日,作好后再寄给你吧!”

程晋芳说道:“今日是十月初七日,愚弟在淮安静候贤兄佳作。”

不想,此次分别竟是他们的永诀。

辞别程晋芳之后,吴敬梓也准备返回南京。他生性任侠豪迈,不顾生计,典当了些衣物,倾尽囊中所有以答谢亲友。十月二十日,吴敬梓呼朋唤友,再次出游蜀冈、禅智寺,观花畅饮,尽兴而归。二十七日傍晚,吴敬梓接待了长子吴烺的朋友—新晋进士王又曾,俩人谈古论今,极为投机。王又曾离开后,吴敬梓思潮澎湃,久久不能入睡,反复吟咏着“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诗句。随后解衣就寝,正欲安枕睡去,突然痰涌不止,未及救治,顷刻之间,竟溘然辞世。

在淮安的程晋芳没有等来老友吴敬梓赠送给他的诗作,却接到他在扬州猝然去世的噩耗。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一代文豪吴敬梓,在贫困潦倒之中去世,应验了“人生只合扬州死”的谶语。

吴敬梓生平简表

●◎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年(1701),一岁

夏五月,出生于安徽全椒。父吴雯延,幼时出嗣吴霖起为子。在家塾读书。

●◎康熙五十二年(1713),十三岁

嗣母病故。仍在家塾读书。

●◎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四岁

嗣父霖起出任江苏赣榆县学教谕,随同赴任所。

●◎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八岁

生父雯延病故。考取秀才。

●◎康熙五十八年(1719),十九岁

长子吴烺生。

●◎康熙六十一年(1722),二十二岁

嗣父霖起罢官,自赣榆回到全椒。参加安庆乡试,落第。

●◎清世宗胤禛雍正元年(1723),二十三岁

嗣父霖起病故。此后数年内,族人争夺遗产,纷争不断。

●◎雍正七年(1729),二十九岁

参加滁州科考,拔为第一。但秋季参加乡试,落第而归。

●◎雍正九年(1731),三十一岁

自南京返回全椒。

●◎雍正十一年(1733),三十三岁

全家移居南京淮清桥附近,自行购置秦淮水亭。

●◎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1736),三十六岁

清廷第二次举行博学鸿词科,赴安庆参加学院、抚院、督院三级预试。后因病未赴北京参加廷试。此年开始酝酿并创作《儒林外史》。

●◎乾隆五年(1740),四十岁

捐资修复南京中华门外先贤祠,祭祀吴泰伯以下先贤二百余人。

●◎乾隆六年(1741),四十一岁

与吴培源诗酒唱酬不断。初识程晋芳。

●◎乾隆七年(1742),四十二岁

自淮安返回南京。

●◎乾隆十四年(1749),四十九岁

《儒林外史》于此年基本完稿。敬梓更加贫困,甚至以劳力谋取衣食,程晋芳有“白门三日雨,灶冷囊无钱。逝将乞食去,亦且赁春焉”诗记其窘。入秋,霖潦三四日,晋芳族祖丽山曾令子持米及钱前往探视敬梓,敬梓果然已不食二日。

●◎乾隆十五年(1750),五十岁

受程廷祚等人影响,开始研治经学,开始著作《诗说》。

●◎乾隆十六年(1751),五十一岁

弘历南巡召试,长子吴烺等迎銮献诗,赐举人、授内阁中书。

●◎乾隆十八年(1753),五十三岁

作《金陵景物图诗》二十三首。

●◎乾隆十九年(1754),五十四岁

再游扬州。十月二十八日黄昏,因痰涌,片刻而终。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