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赵括故事意思简短,赵括纸上谈兵简介10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8 03:47:51

1.围魏救赵(孙膑)

是指战国时孙膑提出“齐军用围攻魏国,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的办法。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2.完璧归赵(蔺相如)

蔺相如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胆量,将完美无瑕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

该成语后用来比喻把原物毫无损伤完好的送还主人。

3.退避三舍(重耳)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楚国发生矛盾,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毛遂自荐(毛遂)

战国时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之门下食客毛遂自荐跟随前往楚国游说。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没有成效,但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

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做某项工作。

5.负荆请罪(廉颇)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让廉颇很不服气,但蔺相如尽量容忍、避让,让廉颇知道了“国家利益优先”的道理,随后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二人和好,称为“将相和”。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6.纸上谈兵(赵括)

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长平之战中,赵括代替老将廉颇上场指挥,不懂灵活变通只按兵书上的指挥,造成赵军四十万全部被俘。

指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7.一鼓作气(曹刿)

鲁庄公十年齐鲁之战中,鲁国的曹刿提出:“打仗,主要靠军队的士气。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第二遍鼓时,士兵的勇气就已经减退了;第三遍敲鼓,勇气已经耗尽。这时我军趁机擂鼓而上,士气旺盛之军攻打松懈疲乏之军哪有不胜的道理?”果然鲁国军队大胜。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8.千金买骨(郭隗)

燕昭王向郭隗(wěi)请教如何广纳人才,郭隗便讲述了“用千金买马的骨头,使人看到买主想买好马的诚意”这样的一个故事。

比喻重视人才,渴望得到人才。

9.讳疾忌医(蔡桓公)

神医扁鹊再三告诉蔡桓公他生病,可蔡桓公偏偏不信不去治病,一个月后蔡桓公果然病重,来不及救治就死了。

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10.卧薪尝胆(勾践)

战国时,吴王夫差伐越,越王勾践兵败,假装投降在吴国,勾践在吴国饱受屈辱,回国后时刻不忘受辱情景,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后来越王勾践终于复仇成功。

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

11.*妻求将(吴起)

齐国人攻打鲁国的时候,鲁国想让吴起做将军,但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所以鲁国对吴起有怀疑。吴起为了使人消除对自己怀疑,就把妻子*了,以表明自己不会心向着齐国。于是鲁国就让吴起做了大将。吴起带领军队攻打齐国,大败齐国。

比喻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害他人,为了成功不择手段。

12.惊弓之鸟(更羸)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léi)的射箭能手,只拉弦不用箭就让鸟儿掉了下来,原来是因为鸟儿受过伤、心里害怕,听到弦响便以为自己中了箭。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13.高山流水(伯牙、锺子期)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锺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14.一字千金(吕不韦)

丞相吕不韦把《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

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15.指鹿为马(赵高)

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后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在这种情况下,秦王不能再坚持自己的看法,只好顺从赵高的说法。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6.焚书坑儒(秦始皇)

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比喻对文化的摧残。

17.穷图匕见(荆轲)

荆轲借献地图的机会预谋刺*秦王,当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8.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东汉时,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为了不想半夜看书打瞌睡,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19.一饭千金(韩信)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河边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20. 四面楚歌(项羽)

楚汉相争,项羽被刘邦围困与亥下,刘邦命军士大唱楚歌,项羽军士思乡心切,无心恋战,最终大败,项羽于乌江自刎。

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21.约法三章(刘邦)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进咸阳后,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

原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的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22.孺子可教(张良)

张良帮助老人捡起丢在桥下的鞋子,老人便与张良三番五次约定时间,张良谦逊的态度让老人非常高兴,教给他了《太公兵法》,后张良靠着这本书成就了大事业。

比喻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23.背水一战(韩信)

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二十万人马,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后置之死地而后生,一万二千人马大胜。

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24.破釜沉舟(项羽)

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25.手不释卷(吕蒙)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后学习汉光武帝,有空就读书,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6.金屋藏娇(刘彻)

汉武帝四岁时为胶东王,说如果能娶到表姐陈阿娇做妻子,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

后指纳妾。

27.暗渡陈仓(韩信)

传说楚汉用兵,汉王刘邦率军南下汉中,把途经的栈道都烧掉了,以示不再回军北上,与项羽相争。不久又表面上要重修栈道,暗地里却出兵偷袭攻占了楚军据点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回到关中咸阳。

后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28.十面埋伏(项羽)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29.投笔从戎(班超)

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见于《后汉书·班超传》)

后来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

30.马革裹尸(马援)

马援是东汉名将,后来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31.多多益善(韩信)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准备谋反。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 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害了韩信。

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32.老当益壮(马援)

东汉名将马援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 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 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比喻年纪虽老而斗志更坚,干劲更大。

33.鞠躬尽瘁(诸葛亮)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此后,诸葛亮全力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不久,刘备病逝,儿子刘禅继位。为了帮助刘禅统一天下,他一面与东吴结盟;一面南征孟获,清除后患;还一面充实军队,准备伐魏。在出兵前,他写了《出师表》给刘禅,详细分析了攻打魏国的道理。最后表示,自己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比喻不辞劳苦,奋斗终身,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

34.三顾茅庐(刘备)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三次诚恳的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35.煮豆燃萁(曹植)

相传魏文帝曹丕叫他弟弟曹植做诗,限他在走完七步之前做成,否则就要*他。曹植立刻就做了一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于《世说新语·文学》)。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36.刮目相看(吕蒙)

吕蒙“手不释卷”读书后,学识长见得很快,连大知识分子鲁肃也被他难住了,鲁肃以为吕蒙还是以前的样子,可吕蒙却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37.初出茅庐(诸葛亮)

东汉末,诸葛亮在刘备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他在襄阳住的茅屋,去当刘备的军师。首战设奇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有“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之句(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

后指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

38.乐不思蜀(刘禅)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蜀国很快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后泛指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39.七步成诗(曹植)

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手。 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比喻人才思敏捷。

40.言过其实(马谡)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sù)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比喻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41.七擒七纵(诸葛亮)

诸葛亮出兵南方,把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孟获心服,不再来攻。

后用以比喻运用策略,有效地控制对方。

42.宝刀不老(黄忠)

当年魏将张郃攻打蜀国的汉中地区,守将告急。老将黄忠请缨出战,并且让同是老将的严颜当副将。到了关上,两军对峙,张合便笑黄忠这么老了还出来打。黄忠怒道:“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不老。”

比喻年纪虽老但功夫或技术并没减退。

43.才高八斗(曹植)

南朝谢灵运很有才华,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

形容文才非常高。

44.一身是胆(赵云)

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一次,曹军运米至北山下,黄忠领兵去夺取,过时未还。赵云领少数骑接应,中途突然和大队曹军遭遇。赵云毫无惧色,突击其阵,将敌军打散。赵云且战且退,曹军又汇合起来,追至赵云营寨。赵云入营之后采用“空营计”,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怀疑有埋伏,不敢进攻,急忙退走。这时赵云令军士齐击战鼓,鼓声震天,并用劲弩在后面射击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践踏,大败而走。第二天,刘备来到赵云营寨,察看昨天作战的地方,不禁称赞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形容胆量极大。

45.封金挂印(关羽)

关羽斩*颜良、文丑后,为曹操解围,立了大功,曹操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还专门铸成一枚大印送给关羽。可关羽把历次所收受的金银都封存起来,把汉寿亭侯的大印悬挂在大堂上,去投奔刘备了。

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46.单刀赴会(关羽)

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

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47.望梅止渴(曹操)

《世说新语·假谲》记载,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喝,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4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诸葛亮预测天气,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顺利完成了火攻计划。

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49.入木三分(王羲之)

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50.闻鸡起舞(祖逖)

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语出《晋书·祖逖传》。

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及时奋发。

51.东山再起(谢安)

东晋时,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以后又出来做了大官。见《晋书 谢安传》。

后用以比喻失败后重新上台。

52.洛阳纸贵(左思)

《晋书·文苑传》记载,晋代左思的《三都赋》写成后,在洛阳许多人竞相传写,引起纸价上涨。

后常用洛阳纸贵来称誉某种著作流传很广。

53.草木皆兵(苻坚)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54.凿壁偷光(匡衡)

西汉匡衡很爱读书,可家里很穷没有灯,后来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55.狗尾续貂(司马伦)

《晋书·赵伦传》记载,古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珍贵的貂尾作帽子的装饰。由于当时封官太滥,貂尾不够用,只好用狗尾巴来补 充。因此,民间流传有“貂不足,狗尾续”的谚语。

后即以“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东西 的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写文章)。

56.画龙点睛(张僧繇)

传说梁代张僧繇(yóu)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听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57.江郎才尽(江淹)

南朝江淹年少时以文才著称,晚年诗文无佳句,人们说他才尽了。

后来用“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58.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报名参军,深明大义的母亲, 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敌, 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岳飞参军后, 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 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敌。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59.东窗事发(秦桧)

传说宋代秦桧曾与妻子在自己家的东窗下定计*害了岳飞,后来秦桧得病而死。他妻子请方士做法事,方士看见秦桧在阴间身戴铁枷受苦,秦桧对他说:“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见于元刘一清《钱塘遗事·二·东窗事发》)

后来用“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也说东窗事犯。

60.胸有成竹(文同)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所以竹子在各种环境下的形态他都了解得非常透彻,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