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河边走不湿鞋意思,常在河边走从来不湿鞋含义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8 09:03:29

宋定一

2024新年伊始,各地领导干部落马消息频发。对此,有人戏称“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觉得“常在河边走,就要不湿鞋”。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经常在河边走路,哪有鞋子不沾泥带水的,比喻长期在不良环境中生活,免不了要染上恶习,或长期干危险营生,免不了要出娄子。

这句谚语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相似。但是环境对一个人来说只是外因。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党除了谋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作为人民公仆的党员干部,理应秉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忠于党、忠于人民,面对“围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拒腐蚀、永不沾。

能否做到“常在河边走,就要不湿鞋”,关键的一条就是戒“贪欲”。《官箴集要》中云:“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意思是说,身居官位不能清白的原因,一般是由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家里既然不能满足*,势必要向他人索取。有的人谋求私利以至侵扰百姓,有的人凭借诉讼而收取贿赂,有的人利用官府的名义借贷,有的人假借有亲属关系宴请馈赠而巧取豪夺,对全家没有约束,以对于官员动不动就被家人牵制,权威无法施展。

“廉者,政之本也。”清正廉洁,是为官者从政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能不能抵得住诱惑、守得住规矩、履行好职责的试金石。大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彰显了宁折不弯的清正气节;丞相公孙弘盖布被、食粗粮,诠释了清廉俭朴的为民平色;文学家司马迁大义退玉璧,留下了“人品贵在无瑕”的廉洁佳话……

“货财行于国,则法令毁于官。”纵观历代王朝之乱治,横览数国执政之兴衰,贪腐、贿赂始终是官场的一大顽疾,也是历代吏治的核心内容。如果贪污贿赂之风盛行,那么法律政令就会形同虚设,就会混浊仕风,危及政权。

党员干部面对“围猎”,有没有“守之则身安”的定力?定力如山才能不迷失方向。定力好比“定海神针”,让人稳得住心神、守得住底线、防得住“围猎”、站得住脚根、挺得起腰杆。正以心为平,修身以为基。“为民*”郑培民办事公正,“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理由,不给自己半点腐败的念头”;军中“金牌审计师”陈玉晋不怕考验,“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寸方规”……他们皆是保持定力的典范。律己再难,也是一种理性自觉,是有效预防“精神塌方”的良方。

**曾经谆谆告诫全党:“所有领导干部都必须把反腐倡廉当作政治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在作风问题上,起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古人说:“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党员干部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正确对待自己的名利得失,属于自己的再多也可以拿,不属于自己的一分一毫也不能贪,以自己党性的坚定和政治上的清醒,保人生道路上的平安。

新长征路上,我们应时常想起《长征组歌》中的这句歌词:“只要我们理想信念的旗帜永不褪色,我们勇毅前行的步伐就永不会懈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