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馬守贞《歲朝圖》
元日之初,是岁之朝,古人在这一天里,自有其闲情逸致。
他们往往在案头摆上金石古玩,鼎彝礼器,在里面插上时令花草,或礼敬万物,或赞贺新岁,称之为「岁朝清供」。
从宋代开始,文房清玩,金石古器被认为是文士风雅的标志之一。
南宋末年,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将文房清供列为十项:
砚屏、琴、砚台、玩石、古画、笔墨真迹、古今石刻、钟鼎彝器,以及文房之中的水滴、笔格。
元 錢選《歲朝清供圖》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又将文房清供列为十三项:
即古墨迹、琴、碑法帖、砚、古画、古锦、铜器、金石遗文、瑰宝、窑器、异木竹、怪石等;
至明末屠隆著书,文房清供已有45种之多。
汲古无闷,处和乃清。
文人在喧嚣热闹的节日里,营造出清雅的意趣,娱己明志,最是应景。
古人对文房清供的热爱,更多是在诉求一种古雅自然的生活方式,一种闲逸随心的生活态度。
一丛水仙,两枝腊梅,三五蔬果,几般长物,各有寓意,各有品格,唯有诸事顺遂,美意延年的心愿,是一致的。
清 蘭亭翁《歲朝清供圖》
清供图,三百年来爱古情
“清供”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元明清几代文人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清供之盛行,甚至成了书画的一个重要题材,称作“清供图”。
“清供图”以宋人为典范,追求雅致的文人格调,同时表现民间的生活情趣,佛手为福寿,石榴为多子,鲤鱼为有余,瓶案为平安……
这种画逐渐成为文人画中较为固定的图式,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
瓶插梅花、盘养水仙、盆植兰花菖蒲,旁边散着几只佛手、柿子、如意,就是春节前后的“岁朝清供”;
如果是几根萝卜,一棵白菜,乃至玉米倭瓜,便是体现山居风情的山家清供。
所以画家在创作节日、礼俗类题材的清供画时,除了艺术形式以外,还要考虑如何通过各种物象的配搭传递出吉祥寓意。
清代 張儼《歲朝圖》
如想要表达“长寿”可选菖蒲、菊花、松柏、蟠桃、寿石等;
想要表达“岁岁平安”的祝福,一般会选取稻穗、花瓶、苹果、鹌鹑等;
想要表达“福气”,可选取佛手、香橼、蝙蝠、葫芦等;
想要表达“多子多孙”可绘石榴、葡萄、莲蓬等;
想要表达“富贵荣华”多用牡丹、芙蓉、桂花等。
这种巧妙的组合,吉祥的寓意,从古传承至今,它们始于对于美的有意追求,终于对生活的深沉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