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五年冬十月,公元前203年,刘邦在固陵县与韩信、彭越达成协议:击破楚军之后,刘邦册立韩信为齐王、彭越为梁王;十二月,公元前202年,韩信、彭越等人发兵至垓下,将项羽重重包围,项羽兵少食尽,四面皆楚歌,便开始谋划撤退的路线。
楚霸王项羽从垓下向乌江败退路线图
根据《史记》的记载,项羽的撤退路线,是从垓下之战的营地出发,经过淮河南下,渡河之后到达阴陵县,在阴陵县迷路,又陷入沼泽,当地农民给他指路后,再向东退往东城县,途径四溃山的时候,被汉军追上,双方发生激战,然后继续向东撤退,欲渡乌江,最后在乌江亭自刎,撤退过程中,一共经过了7个地点,发生了4次战斗。
垓下之战地点示意图
垓下溃围垓下之战的地点,在今天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的垓下村。韩信和彭越答应出兵之后,刘邦的援军开始源源不断的向垓下集结,韩信从齐国出发,彭越从梁国出发,刘贾带兵进入楚地后,先包围寿春,诱降了项羽的大司马周殷,随后与英布一起抵达垓下,完成了对项羽的合围。
汉王五年十二月的一个夜晚,项羽从睡梦中被楚国的歌声惊醒,意识到刘邦已经占领了楚国全境,大势已去。
于是起身,趁着夜色在营帐中喝闷酒,看着陪侍在旁的虞姬和远处的乌骓马,项王乃悲歌慷慨,写出了千古名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见状,在身旁为他和声,项王触景生情,将歌词唱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泪流满面,身边的人受到感染,也跟着低头流泪,所有人都倍感伤心,以至于无法抬头看他。
哭到伤心处,项王突然心里一横,骑上马,带着800多名骑兵,连夜突围,向南狂奔。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便命令骑将灌婴,率领5000骑兵前去追赶他。
古淮河渡口位置图
夜驰渡淮垓下村,距离古淮河最重要的渡口-皇渡,只有不到50公里。从先秦时期开始,历史上,皇渡一直是北方政权,从陆路通过淮河南下长江的重要通道,这也是项羽为什么要选择从垓下往凤阳方向南下撤退的原因。
明朝初年,由于朱元璋在凤阳地区的经营和建设,皇渡的渡口经济,一度达到了巅峰,大量的粮食、盐铁等物资,都要通过这里运往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