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左三为司汉民同志
司汉民,汉族。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战斗英雄,原隶属359旅718团(平山团),在战争中功勋卓著,为抢救士兵负伤致残。他身残志坚,依然积极工作,被赞誉为“中国保尔柯察金”。
司汉民同志是我军新型荣军制度的建立者和实践者。他用南泥湾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辽沈战役中伤残军人疗养伤病的荣誉军人学校,由原政府负担的单位变成了将荣誉军人组织起来学习生产、增加军民联合、对社会和人民有益奉献的新型建设组织。
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了六大行政区之一的“东北军政委员会”。统辖区域包括今天的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东部等地区,是联合政府成立后的基础行政单位,司汉民同志被任命为“东北军政委员会”委员。
他的经历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荣军政策,他先后担任了哈尔滨荣誉军人学校校长、荣军组建的东北运输总公司总经理、东北人民政府委员等职务。司汉民是开国军人委员,在东北人民政府中仅有高岗、张学思、周桓和司汉民四人是军人委员。开国的三百政府委员中,也仅有七十几位开国军人委员。
司汉民的战斗经历收录在伍延秀1948年5月由东北书店出版发行的《南征北战的英雄 司汉民同志》一书中。
司汉民,男,1921年2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叶县坟台(现仙台)前司庄,1981年11月10日病逝于辽宁沈阳,享年60岁。由于家里办有私塾,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熟读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书法、学习算术。1937年,16岁的司汉民在县城昆阳中学读书期间,受到地下党教师的革命思想影响,他带领一些同学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1938年5月,在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在陕北青年教导队入党,同年5月底,到120师359旅718团任青年干事。1940年8月,司汉民同志任718团组织干事,并兼任团直属机关党支部*。1942年1月到1944年3月,任3营10连教导员、9连(青年文化连)指导员、团教导队指导员。司汉民同志作为营级干部,负责教育管理青年干部。359旅的各级指战员中,有一大部分是司汉民同志曾经培养教育过的。
司汉民所在的718团,又称“平山团”,是由1500多名河北省平山县的“人民子弟兵”组成。他们是1937年11月7日被正式编为120师359旅718团。一个县以整团的建制参加八路军主力部队,全国也只有“平山团”一例。1938年4月曾在山西广灵邵家庄对日寇进行过一场经典的伏击战。战斗中,359旅的718团、719团共消灭日军300余人,蒋中正给八路军总部发来电报:“贺师在张家湾附近(邵家店地区)斩获甚众,应传令嘉奖”。1939年5月,120师贺龙师长也对他们进行了通令表扬。5月20日,聂荣臻司令员亲自对“平山团”通令嘉奖:“你们是平山子弟的优秀武装,你们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1939年10月,他们西渡黄河,卫戍延安,击溃日寇48次进攻,保卫了党中央!
1939年2月党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1年3月11日下午,718团作为359旅的先遣部队首驻南泥湾。他们喊着“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高唱着“英雄气概三冬暖,战士哪怕风雪寒,转战华北敌丧胆,万里长征只等闲,*在延安一声召唤,九旅挺进南泥湾,要和深山老林决一战,要使陕北出江南”的豪迈战歌,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南泥湾,艰苦奋战,誓把南泥湾变成陕北的江南。半年后,迎来了359旅大部队的战友们。
在“平山团”首驻南泥湾垦荒的艰苦日子里,为鼓舞气势,司汉民同志经常率领连队,唱起自编的歌谣:“镢头低,要用力,慢慢挖,莫着急,挖得深,挖得细,要求并不高,每天四分地”!他号召各排、班或小组开展竞赛,并互相拉歌:“分开地,见高低,每个人,要尽力,谁先完,谁胜利!”。司汉民连在上级的领导下,边劳动、边军训。司汉民同志经常为战士们讲革命传统,用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和红军长征精神鼓励士兵,用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励斗志。他动员战士们说:“我们要坚决执行*、朱总司令的指示,一面打仗一面生产。不但要反封锁,还要为大反攻准备力量。练好*敌本领,赶走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全连同志在生产和劳动中个个都成了“巧姑娘”、人人都能“气死牛”。
全连战士边劳动边练兵,各个苦练、人人争先,百分之六七十的同志获得了“贺龙射击手”和“神枪手”的光荣称号,全连一面生产,一面练兵,一面战斗,一面做群众工作。还两次去鹿县打退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进攻,获得了“巩固部队模范连”和“政治纪律模范连”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