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新闻网
为了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近年来,永济市教科局决定开展城乡教师交流,设立“永济市市直学校的分校”。笔者有幸成为一名交流教师,被分配到永济市北郊小学分校韩村小学进行为期三年的帮扶工作。去年9月份,我与同校的3位教师一起踏上了交流的旅程。时间真快,一年的交流工作结束了。回想这一年来,笔者感到收获良多。交流期间的工作不仅得到了学校肯定,而且教学方面也得到家长的支持,学生的喜爱。这更加让自己明确以后的目标,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人常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爱每个学生,才会结出更美的教育硕果!下面是笔者在交流期间的三点感受。
爱心与责任相融
通过和孩子一年的接触,笔者对每个学生都非常了解。班里学生不多,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冰心老人说:爱在左,责任在右。笔者认为,爱应该与责任同行。所以想干出成绩,必须付出努力。
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老师,孩子每天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考验着你,一会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的牙齿掉了”;一会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头疼难受得不行”。每天除了处理班级事务,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工作,班中大部分同学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但也有学习上吃力的同学。记得去年刚开始学拼音的时候,有个同学死活拼不到一起,如:b—a→ba让他读,一直读不出来,急得直哭。笔者安慰他,“不行,咱慢慢来,你看老师的嘴型,先听,再试着读”。但他就是比其他同学接受能力慢。一节课下来只能读下来3个音节,虽然慢点,但笔者觉得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他会进步的。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要进行鼓励。只有被老师认可,孩子学习才会努力上进,才会实现逆袭,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为了把班级工作搞好,首先要从孩子的习惯入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都相对较差,需要时间来慢慢改变。习惯是在点滴中积累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循序渐进,由“扶”到“放”,好的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快乐与困惑并存
作为班主任,笔者看到孩子学习进步了,会感到快乐;看到孩子犯错后能知错就改,也会感到快乐。记得第一节音乐课,孩子们学习五线谱,兴趣非常浓厚。看他们专注的神情,感到自己肩头的担子重了。笔者对音乐也是个门外汉,不专业,如何给予孩子更好的知识,这份责任让自己只能多学习,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才能给孩子们上好音乐课。今年学校安装了一体机,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让课堂更生动形象具体。笔者充分利用优越的教学条件,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好了很多。
疫情期间,班中有个学生,由于家庭原因,父亲整天在外边忙工作,孩子没人管,所有网课就没怎么上。因此一开学,所有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落下很多课,开学所有的课都已上完,接下来是一个月的复习,老师不可能再把课重新讲一遍,主要是没有时间。咋办?于是笔者只能利用饭后、课间时间给他把落下的课补回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在孩子和笔者的共同努力下,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取得还算不错的成绩。孩子也有了学习的信心。
责任与使命共担
去年冬天,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去室外观察树叶,同学们好奇地睁大眼睛,兴奋地对我说:“吴老师,这样的美术课太好玩了,我们喜欢。”看着孩子满足的样子,笔者心里暖暖的。笔者觉得:尽量让自己的课堂能走进孩子心坎里。用心教好学生,这不仅是为人师的爱心,更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班里有一个孩子,父母离异,爷爷奶奶都是残障人士人。父亲外出打工,孩子和两个老人生活在一起,老人不会说话,孩子回家没法和大人交流。晚上布置听写的作业他就没法完成,老师让他自己把拼音写上,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去年来到这个学校后,刚开始没多久,笔者就发现他整天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下课也不出去玩,经常上课走神。经过了解,才知道他家里的情况。后来笔者经常和他谈心,并对他在学习上给予多些关心。同时让他和别的孩子多交流,他从内心接受了大家的帮助。一段时间后,他开朗了许多,上课敢回答问题,也开始和同学交流了。笔者从家里带了些文具送给他,孩子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你真好!”
教师的交流工作有苦也有乐,能成为孩子们眼中的好老师,让人感到骄傲。在剩下的两年时间里,作为教师,我们要对每个孩子多点耐心,多些关爱,让爱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地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心呵护孩子们成长,让他们都茁壮成长起来。 (作者单位:永济市北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