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困扰吧:孩子一回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催了800遍才不情愿地去写作业,一提玩儿两眼放光,一提作业,立马蔫儿了。我们都希望孩子,可以不用催不用吼,自己主动学习。
给大家分享一本书《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它是我今年读到的最实用的育儿类书籍。
作者赵周老师,是拆书帮的创始人,教育实践家。著名企业培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
陈海贤老师作序说:书中的方法帮我们缓解内心焦虑,迎来自己的改变,通过我们的成长,改变自己的孩子。
这本书从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科目积累、成长习惯,4个模块非常细致地拆解了父母如何帮孩子自主学习。
比如,学习兴趣方面,如何帮助孩子设定合适的目标。思维能力方面,如何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等。作者分享了适合孩子的卡片记忆法、父母与孩子问答法等,都非常简单,容易操作。
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不用催不用吼,可以主动学习。但没有几个孩子会主动。作者赵周老师给我们支招,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先从帮孩子设定目标开始。
一、 学习兴趣从一个好目标开始
孩子主动学习的驱动力来自学习兴趣,但学习兴趣并不等同于好玩,还来源于成就感和方向感。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麦格尼格尔曾说过:那些追求意义和使命的人生远比追求轻松享乐、逃避压力的人生更加幸福和快乐。
有意义的人生,首先要有方向。有方向有目标,实现了目标,就有成就感。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好目标呢?
首先父母要意识到,帮孩子找目标,不是代替孩子定目标,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让孩子自己定目标。而是跟孩子讨论什么样的目标才是好目标?交给孩子制定目标的方法,然后跟孩子一起制定目标。
其次,定目标要遵循SMART原则。
什么是SMART原则呢?
SMART是英文Specific、measurable、achievable、relevant、time-bound的首字母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明确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时限性。
明确具体:比如我们的目标是提高数学成绩,这个目标就不够具体。如果改为“数学成绩提高到80分以上,或者B就明确具体了。
可衡量:就是定量。比如每周读一本书,寒假读4本书,就是可衡量的目标。
可实现:难度不太高,孩子努努力可以达到。比如10分钟完成50道口算题。(当然最好先给孩子测试一下时间,再定一个有一些挑战,但通过练习可以达到的目标)。
相关性:与其他目标有关联或者目标达成有什么好处。比如,背会500个单词可以教弟弟,可以给弟弟读英文绘本。
时限性:设定时间节点。比如,一个月内,每天练习300个跳绳,每分钟至少跳90下。
最后,跟孩子沟通目标,要注意给孩子自主性和胜任感。自主性的根本是尊重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目标是自己选择的。胜任感是让孩子感觉到“我能行”,我选择的目标通过努力能达到。
二、最好的反馈是完成目标的成就感。
有的父母喜欢用奖励或者惩罚来反馈。孩子达到目标了,给孩子物质奖励,孩子没达到目标,就惩罚孩子。其实有些目标,完成本身就是奖励了,孩子会获得成就感。比如,孩子本来就喜欢读书,当他读完一本书时,既完成了目标,又获得了成就感。而如果父母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给孩子糖果等物质奖励,反而会让孩子因为奖励而读书,不会从读书本身获得成就感。
三、适宜的难度带来内驱力
对于孩子来说,太难的事情他们不愿意做;太简单的事情,又没有成就感。所以在设置目标时,我们要帮孩子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只有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做到,才会有去做的动力。如果定的目标孩子还是觉得很难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帮孩子拆解目标,降低难度。比如,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三天写一篇作文有难度。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分解:第一天,先让孩子针对文章主题搜集素材,任何主题相关的素材都可以,写在卡片上;第二天,整理素材卡片上的内容,取舍内容,调整顺序,写成草稿使之逻辑条理。第三天,稍作修改,直接写在作文纸上就完成了。这样,每一天的任务,对孩子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难度,孩子也愿意去做了。
人生路上,父母与孩子只能同行一小段,我们对孩子的倾听、理解、支持和关爱,才是孩子一直前行的真正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