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何其芳诗歌赏析,何其芳写的秋天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8 23:38:32

秋天何其芳诗歌赏析,何其芳写的秋天原文(1)

窦跃生

一、作家介绍

何其芳(1912—1977年),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二、原文讲解赏析

《秋天》(以季节为题,虽朴实平常却充满诗情画意,抒发了诗人向往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与美好秋天的感情。全诗以整齐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用典。《诗经》)。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拟人化,收获粮食),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农家丰收图)。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拟人化。秋天在哪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意象边缘化),
收起青鳊(biān)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有声有色之色)。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霜晨归渔图),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在哪里)。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有声有色之声音)。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画面感),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没有悲秋的伤感、凄凉)?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少女思恋图。秋天在哪里)。

三、主题情怀

通过描写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抒发了向往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向往与回味美好秋天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秋天何其芳诗歌赏析,何其芳写的秋天原文(2)

四、赏析兼艺术特色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难得地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此诗描绘的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人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所谓氛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体性的境象、风神、气韵。它与严羽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气象有所类似,又有所不同,气象所指更为廓大,包括内容、形式各个方面;氛围似乎主要关乎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围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图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难状。”亦如唐人所言:“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但读之有感,了然于心,也应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此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全诗不长,只有三节,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此处引用了《诗经》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用在这里才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背瓜果所伴随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来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此处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乌桕叶的影子,喻体:青鳊鱼。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画面在这里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在此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化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喜悦、梦想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时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这三节诗我们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景物与人事,这第三节真正写入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不这么写,难以入情、入神,诗就“飘浮”起来了。秋景图,

秋天何其芳诗歌赏析,何其芳写的秋天原文(3)

全诗营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秋的氛围。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

四、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32年9月19日,当时诗人正在北大哲学系读书,风华正茂,情感细腻。诗人当时感觉客观理性的哲学与自己所热爱的浪漫诗意的文学之间相差太远,于是,他常常在课堂上构筑自己的文学梦,甚至逃课去写诗。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课堂上望着教室窗子外的阳光时,乘着想象的翅膀,有感而作的。

五、相关阅读欣赏

秋之唯美

窦跃生

秋天的美,在叶,在果,在月,在禅。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这诗意的秋天竟然是一种素描的美呀。蓝色的是天,白色的是云。光滑得像丝绸,圣洁得如哈达。黄色的是野菊花,绿色间褐色的、甚至红色的是叶。而那些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橘红色的是果。

即便是秋天的花,也是唯美的。浅秋时节的丹桂飘香自不必说。等到深秋,菊花便独霸天下,成为秋空的花王子。即便是野菊花,也会把子子孙孙布满山岗,把浩浩荡荡的诗意布满山谷。

秋天何其芳诗歌赏析,何其芳写的秋天原文(4)

1。 唯美的秋天美在叶

香山的红叶太经典,只可惜听说过的人多,亲眼见的人少。而我的家乡,左手一指大别山,右手一指伏牛山。一到秋天,漫山遍野红叶迤逦。八百里伏牛山仿佛一缸美酒,足可以醉倒八百万游客。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风送爽的时候,我们撇开繁忙,带着秋天的请柬,走进了如诗如画的伏牛山。这里不需要昂贵的门票,风度翩翩的蝴蝶是我们热情四溢的导游。

伏牛山属于秦岭山系,桐柏山属于大别山山系。我的家乡就在这两山之间。家乡的秋叶别有一番情趣。

其实,那些唯美的叶子,也是多姿多彩的。一层金黄、一层油绿,一片胭脂红、一片鹅绒黄。这一树的朝霞紫,挽着那一树的金橘红。这是叶的宝塔,这是叶的湖泊。真格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呢。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秋叶当作油画来欣赏。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徜徉在秋叶布展的画廊。

透过秋叶的空隙,金子般的阳光筛下来;一不小心,筛进清澈的小溪里,那苗条的鱼儿就三五成群地追逐嬉戏起来。城里的孩子们来了,来到这秋山的学堂。他们一来,就变成了“熊孩子”,就变成了“疯丫头”。天真烂漫地到冰清玉洁的小溪里去抓螃蟹、捉小鱼儿。

2。 唯美的秋天美在果

农人总是爱秋的。因为,秋天对于农民伯伯来说,是丰收的,是喜悦的,是硕果累累的。棚架上的葫芦由青变黄,下面的茄子是紫色的。朝天椒一串串红,一串串绿。葡萄一串串紫,一串串绿。梨园的黄金梨黄澄澄的,田野的红高粱红彤彤的。枣子如同玛瑙,柿子像挂在半空中的红灯笼。石榴露出鸽血红宝石的牙咧着嘴笑。

我们穿梭在秋天里,所有的树,都让果子占领了枝头。核桃、板栗、猕猴桃、山楂、橘子……所有的土地都唱着奉献之歌。秋收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我们回到故乡,和父老乡亲们一起挖花生、刨红薯、掰玉米棒子、砍甘蔗、摘棉花、拔萝卜……

嫂子们、婶子们、妹子们忙成了陀螺儿。把新鲜的稻米酿成美酒,把辣椒做成辣椒酱,把五谷杂粮蒸成糕点。让一家老小过一个“舌尖上的美食节”。

我知道,春华秋实这个成语在农业的词典里是最闪亮、最甜蜜的。

而伤春悲秋的哀怨,只是躲藏在线装书内文人的小情调里呢。“秋风秋雨愁煞人”,只是昔日日记中的一页苍白。

3。 唯美的秋天美在月。

锣罢了,鼓罢了,所有的粮仓顷刻之间都变成了大腹便便的土豪了。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月亮最大。老人们特别期待八月十五的月亮。这轮明月,是全家团圆的徽章,是亲情融合的图腾。一家人围在一起赏月,回味人间天堂最美好的时光。

孩子们老早都盼着中秋之夜的月。他们其实在期待美味佳肴。月饼,是月姥姥带给孩子们的节日礼物。有枣泥馅的月饼、有五仁馅的月饼、有莲蓉馅的月饼、有豆沙馅的月饼、有火腿馅的月饼、有凤梨馅的月饼……

月亮像捉迷藏的顽童,一会儿躲在云彩的后面,一会儿露出笑脸。人们一代一代传承着月亮的故事。月亮是一座宫殿。月宫里生长着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月宫里住着一只玉兔。小白兔在桂花树下捣药。月宫里住着一位壮士,叫吴刚。吴刚捧出桂花酒,让人们品尝。月宫里住着一位美少女,叫嫦娥。她把百花洒向人间。

中秋的月亮幻化无穷。有人说,像银盘;有人说,像金币;有人说,像玉壶;有人说,像母亲的乳房--生命之泉……

秋天何其芳诗歌赏析,何其芳写的秋天原文(5)

4。 唯美的秋天美在禅

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对秋之美的感受。秋,是诗的花圃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在秋色中吐蕊。秋,是乐坛么?蛐蛐、蝈蝈、知了在秋风中彩排小夜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知道,为什么诵经的人总是闭着眼睛,一切花花世界都消失在茫茫秋水之中了。秋水无色。为什么要望穿秋水呢?因为,秋水的彼岸是蒹葭苍苍,是茫茫雪原。万丈红尘正躲进皑皑冬眠。把眼睛打开,美轮美奂的秋天,像极了七彩的调色板。

一叶一菩提,三花三世界。我们走进香严寺、菩提寺、法海寺……看那金黄的银杏叶洒满一地,听玄色月讲述寺墙外的雌银杏树和寺庙内的雄银杏树,相对而吟的故事。

香橼树下,一朵朵玫瑰红的大丽花与一朵朵橘红的美人蕉,遥想坐禅谷滴滴嗒嗒的禅语。

让我们把唯美的秋天诵读成一部经书吧!

相关阅读欣赏(2)

《预言》

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青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你疲劳的奔波,

进来,这里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

我将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秋天何其芳诗歌赏析,何其芳写的秋天原文(6)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青的神?

一九三一年秋天

  诗的开头,我们就被诗人引进了一种梦幻般寂静而美好的境界。诗人以一段小夜曲似的满带柔情的旋律,倾诉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时候到来时的心境。预言中女神终于来了。她的脚步的声音是那样的轻,她有银铃的歌声。幻想世界中年轻的神和现实世界中年轻的人接近了。诗人急切的期待和欢悦的心境,也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紧接着这段序曲,是幻写这位年轻的女神生活的地方是怎样美丽和温暖。诗人似乎在梦中多次造访过,如今留下的只是一片恍惚的记忆和眷恋。没写女神的美丽、快乐、幸福,却用她生活的地方的描写,把这一切衬托出来了。

  神的人化和人的神化在想象世界中融合为一种情绪:对美丽、温暖、光明的梦境般世界的渴望与赞美。由此,诗人接着对女神倾诉着自己的情感和祈愿,并劝女神不要冒险前行。而女神则一定要辞别前行,诗人愿意结伴同行,用“忘倦的歌”、“温存”的手和浓黑中的“眼睛”来给她以温暖与光亮。但是,诗人“激动的歌声”并没有牵动女神的心。女神的匆匆来去,给诗人带来了短暂的欢乐,也带来了无限的怅惘。在诗的最末一节里,诗人用一种“如歌的行板”的曲调,委婉地吐露了自己如怨如诉的心声。

  《预言》可以说是诗人对已经过往的爱情的眷念与回想,那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的神,是爱神的象征,是诗人由渴望到怅惘的爱情的一段心灵历程的象征。诗人曾说过,在刚上大学之初“遇上了我后来歌唱的‘不幸的爱情’”。但是,这段梦中年轻女神的来而复去,又是诗人内心对美好理想追求的热切与失去的惆怅。年轻的女神就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了。

  《预言》从“年轻的神”降临的脚步声引起自己欣喜的“心跳”,到静穆的黄昏里消失了远去的“足音”,诗人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艺术构思。一个序曲,一个尾声,加上中间的四个乐章,形成了一部优美的梦幻交响曲。而中间的四个乐章,每一段有对“年轻的神”的倾诉的相对独立的内容,各段之间又连环一样紧密相关。是抒情诗,又有情节的发展;是写“神”的行踪,又贯穿人的独白,开头的突然与惊喜和结尾的惆怅与余韵,呼应得十分和谐巧妙。作者曾倾心阅读过济慈与雪莱的抒情诗。在以神话人物为抒情题材和注重抒情诗的戏剧情节性方面,《预言》的构思显然是有所借鉴的。但就这首诗的形象的象征性来看,又更接近法国象征派诗人的作品的特征。和戴望舒的《雨巷》比较起来,这位“年轻的神”的悄然的来去,和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出现与消失,有类似构思的影子。不同的是,何其芳的这位“年轻的神”带有更多欢乐的色彩,而没有《雨巷》中那么浓重的惆怅与颓唐。《预言》全诗由形象的选择、构思,到抒情的基调,在怅惘中给人以舒缓、宁静、透明的感觉。

  《预言》用和谐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抒情,使这首诗具有鲜明的音乐美感的特质。全诗每节均为六行,大体一、二、四、六行押韵,各节的脚韵又不完全相同,随着抒情的需要换韵。有时四六行韵脚相同,与一二行相异,富于变化性。为了增强音乐的美感,也为了加重抒情的色彩,诗人还自然而巧妙地运用诗句语言的复沓。复沓的方式又各有所异,不尽雷同。同样的语句反复,表达的感情色彩又各有差异。《预言》以诗人的整体创造,给人以广阔想象的天地和朦胧的美的境界。

作业:

1.何其芳的诗词代表作是什么?

2.以《秋水》为题写1首诗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