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马的文化,中国马文化起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9 07:35:51

其中尤以马的形象较为突出,其系列作品《马·戏》中,以瘦长脸、上卷唇、体态纤长为马的主要形象特征,加之以青铜饰色的典雅柔和、过度舒缓,使得其作品中马的形象得到一种超脱。

在西方写实具像与中国传统造像之间找到了一个巧妙的结合点,赋予了传统造像以新的时代语言。

同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黄山也是一位塑马的狂热爱好者,与王瑞琳不同的是,黄山热衷于表现马与古代侠客之间的一种羁绊。

其作品中马的形象体现着强烈的汉文化影响,这一点可从汉代画像砖及墓室壁画中所出现的马形象类比例证。

其作品《归来》、《飒沓》、《易水》等皆从马背后的人文精神入手,以泥片卷塑的成型手法,不拘泥于细节的充分表现而将卷泥片的随性与自然发挥到极致,将马奔赴战场的不惧生死、奋勇向前的豪迈气概表现得恰如其分。

有关马的文化,中国马文化起源(9)

同样有着大量创作实践研究从而形成个人面貌的还有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苏锦驹、鲁迅美术学院的刘其琛等。

通过分析“马”这一雕塑艺术主题在不同时代所拥有的不同表现方式,风格面貌及技法呈现上的不同,总结出其所具有的典型特征。

分析出其风格形成面貌与所处时代社会人文背景之间的因果关联,在研究当今时代下相关创作的典型个案,分析总结出较为符合时代浪潮的创作观念以及创作方法。

通过师法古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以新时代的创作理念去表达传统,找到二者有机结合的一个恰当切入点,最后在毕业创作的过程中,加之以个人的塑造手法、风格面貌。

将从理论学习中所汲取的养分付诸于实践,做出立足传统、顺应时代同时兼具个人风格面貌的原创作品,以求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有关马的文化,中国马文化起源(10)

中国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马”这一题材中所呈现出来的风格面貌是相去甚远的,有具象写实的、夸张变形的、粗放朴拙的更有雍容富态的。

如何将这些风格亦或是其中一种风格在当下继承下去,使之符合时代潮流,与当下的审美理念相符,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程,同时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有史料可考,早在史前时代我国先民便已有了对于马形象的艺术处理,位于陕西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曾出土过一件马头,间接阐释了我国先民对于马匹圈养、驯化的可能性.

而在我国众多史前遗迹中也发现了不止一处描绘着马形象的岩画,多数内容与狩猎、战争、出行相关,进一步阐释了马与先民之间的社会羁绊关系。

在河南安阳发现的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曾出现一枚以马为主体的玉片,由于制作工具的落后以及原始质朴的审美意识,妇好墓玉马片只以其侧面示人,青白玉,有褐色沁,做行走状。

有关马的文化,中国马文化起源(11)

张口,尖耳前伸,耳后有一小孔,“臣”字眼,眼稍靠下。

颈部有锯齿状的鬃毛,长尾下垂,尾中部有一小凸节。

造型虽不复杂,但却也能看出有一定的立体意识蕴含在其中,也是审美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

及至西周时期,社会生产力以及审美意识较之商代都得到了一个长足的进步,青铜器冶炼及铸造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雕塑艺术发展一个全新的载体和更多的可能性。

出土于陕西郿县李村的西周盠青铜驹尊被认为是中国有史可考以来的第一件以“马”为主要载体的青铜器,马的形象昂首挺立、短鬃立耳,神态憨厚朴拙,结合其载体为西周时期象征着权力地位的尊,不难看出,早在西周时期马已经成为了具有非凡地位的一种动物。

有关马的文化,中国马文化起源(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