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出生在1234年之前,死于1300年前后,享年约六十多岁。他的字是“汉卿”,名字不叫这个(不详),名号:已斋(或者:一斋、已斋叟),民族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 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法>
关汉卿和现代的鲁迅一样,最早是学医的,而且是祖传医家,因而在那个动荡的连年战事的时代,他有幸得到较一般百姓优越的家庭教育,奠定了较好的文化素养的基础。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关汉卿因行医世家的出身,被朝廷的户籍部门编入“医户”,因而他后来的编剧和演出的职业只能够算是兼职的,因为不在官府体制内,所以他的身世没能够完整保存下来。
【图片4:关汉卿故居】
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为最大,现代人知道的由他创作的戏剧有67部,流传下来的共有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其中,最成功也最为现代人知晓的是《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他还留下了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最脍炙人口的是这一句经典台词:“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不伏老》)有人将他誉为“曲圣”——杜甫在唐诗中是“诗圣”,想来这个称谓有点高,可作为元曲第一人,也许是适当的。
02王实甫。
【图片5:王实甫画像】
王实甫,生卒年月也不是很详细,后世研究者认为大致在1260年-1336年。他的名字流传了下来,叫做王德信,实甫是字。王实甫是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王实甫的生平事迹同样不详,只能够从其作品推测,他全面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他创作的《西厢记》,并不是原创,其最早的来源是唐代元稹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后来是由金代的董解元创作成《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王实甫在此基础上改编并再创作而成,取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通称《北西厢》、《西厢记》)。《北西厢》和《董西厢》在情节上相差无几,但在每个方面都进一步加工、发展和提高,使得王剧的戏剧冲突更加的激烈、人物性格更为鲜明,特别在心理描写上,细致、精确,引人入胜。所以,王实甫的《西厢记》能够成为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图片6:以王实甫名字命名的大剧院】
已知王实甫著有杂剧十四部,现存三部:《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此剧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后世有研究者一般认为,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不过,他却不能够与之比肩,因为在元曲四大家中,王实甫没有进入。
03马致远。
马致远让现代人最熟悉的并不是他的戏曲,而是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图片7:马致远秋思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