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板块共选编了十首古诗词,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增加积累,同时试着迁移运用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主疏通诗词大意,从而为更高年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戍边战士在返乡途中抒发感慨之作。教材节选了最后一章,写返乡士兵由眼前的情景勾起内心的复杂情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这一章的大意是:昔日从军出征时,只见杨柳随风飘摇:;如今我回来了,眼前是大雪纷飞之景。一路缓缓走来,已经是饥渴交加。我的心里充满了悲伤和哀痛,没有人能明白现在我胸中的感慨。前两句表面写了出征和归来时的两种景致,背后则衬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出发时是春光明媚之景,然而大好春光之下,士兵却要从军远征,对比之下,越发觉得百般凄凉;返乡时是冬季,但历经战场生死后能够安然归来,看着眼前的万物肃*之象,反而更生出无限欣慰。清代学者王夫之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一倍增其哀乐。”这种以相反的景物来衬托感情的写法,常能获得更强的艺术效果,因此这两句诗也成为了千古传诵的经典。后两句写归途漫漫,饥渴交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战后返乡,明明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为什么反而“哀”呢?这里的“哀",更多的可能是指一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心境。在战争中幸存的战士已经踏上返乡的路途,于是才能从容回忆起往昔的情形,但回忆的同时又看到眼前的景象,两相对比,不禁有时移世易之感,因而触景伤情,心生凄怆。清代学者方玉润在分析《采微》一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日‘莫知我哀'。”点明了教材节选部分的艺术价值。
课文插图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古人送别诗的代表作之一。诗的大意是:渭城早上的雨润湿了路面的尘土,客舍旁的柳树显得格外青翠、清新。劝你再干了这一杯酒吧,等一路向西出了阳关,那里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诗的前两句写离别之景,“客舍”“杨柳”是与离别相关的典型意象,但一场恰到好处的“朝雨” 过后,飞扬的尘土被润湿,柳枝被洗出青翠的本色,而这焕然一新的柳色又映照得客舍青青,由此勾勒出清晨雨后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奠定了本诗轻快、悠远而并不悲伤的感情基调。诗的后两句写离别之情,选取的是饯行之宴接近尾声时的一个劝酒的场最。此前诗人与朋友应该已经酒过数巡,惜别的话也已经说过很多,但无论多么不舍,这场酒宴总要结束,朋友启程的时刻总会来临,这时诗人只能最后一次举杯相劝,因为这一走,到了遥远的安西可就见不到老朋友,也不能再像这样一起喝酒了。阳关在玉门关以南,和玉门关一样是唐代通往西域的要道,“西出阳关”意味着朋友将踏上一段寂寞艰难的漫长苦旅。面对离别,诗人表面上只是劝朋友再喝一杯,但这杯酒背后的意蕴却是极为丰富的:既有将离别时间再拖后一刻的小小期待,也有对朋友一路远行的关切与惦念,还带着对未知前途的一份深挚的祝愿。“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短短的劝酒辞是离情的骤然吐露,而这句话背后的深情厚谊,则是一切尽在不言中。本诗气度从容,意味隽永,摹状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离别之情,因此被广为传颂。
课文插图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当时诗人居住在成都的草堂,生活相对安定,恰逢春夜降雨,故赋此诗。诗的大意是:这场雨像是知道时节到了似的,正在这春天前来滋长草木。夜雨悄然无声,在不知不觉中随风而至,温柔地滋润大地万物。阴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唯独江船上的灯火明亮可见。到了早上,那被春雨润泽而显得沉甸甸的花朵,恐怕就要铺满整个锦官城了。诗的首联用一个“好”字便点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把春雨写得仿佛通了人性,特地选在这个万物萌生、急需雨水的时节降临。颔联进一步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雨的“好":它不仅来得正是时候,而且是随着和风在夜里轻轻到来,没有猛烈的声势,也没有凄苦的气氛,不扰人,不恼人,充满了温和、可亲之感。正是由于这场雨“细而不骤”,所以才能润物无声。接下来的颈联,写野外一片漆黑,只能辨认出江船灯火,说明天色阴沉得厉害,雨一时不会停,能够真正地“润物”了,可见真是一场“好雨”!进而,诗人不禁生发出想象:这样一场雨过后,万物一定能得到足够的滋润,开始萌芽生长。最能代表春景的莫过于花,诗人想象第二天清晨,春花会带着充足的水分绽放,潮湿的花瓣看上去似乎沉甸甸的,整个锦官城都要被这艳丽的春色覆盖了。南朝梁简文帝萧纲诗中有“渍花枝觉重"一句,诗人或许是受其影响与启发,由“红湿”而知“花重",下笔巧妙,环环相扣。本诗题为《春夜喜雨》,“喜”字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但“‘喜’意都从罅缝迸透”。清浦起龙《读杜心解》称“写雨切夜易,切春难",可见杜诗功力之深。
课文插图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写给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唐代诗人张籍的。唐代文人喜欢称呼排行,形成了当时的一种社会风尚,张籍在兄弟一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这首诗写出了长安早春的景象,大意是:皇城中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远望去有一片青草之色。可近看却又看不出什么。一年中最美好的春色就在这早春了,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暮春之景。诗题点明了时间是“早春”,开篇便写了一场小雨,诗人形容它是“润如酥”,用酥酪来形容雨,那种滋润、顺滑、细密的感觉便呼之欲出了。接下来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堪称绝妙佳句,写春草初萌时,远看有一片极淡的绿意,但早春的草芽还很短小稀疏,凑近了看反而不明显。这一道若有若无的青色痕迹,充满了清新、恬淡的美感,同时还呼应了诗的首句:正因为这场“润如酥”春雨的到来,才促使了草木萌发,早春气息扑面而来;而通过细细的雨幕望去,那素淡的草色更是增添了一分似真似幻的朦胧之美。由于满眼是这般美好的景致,诗人不禁发出一声感叹:“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个“最”字,正是诗人喜悦心情的绝佳写照。“烟柳满皇都”是晚春的景色,诗人用它来与早春对比,认为到了暮春时节,处处花红柳绿,反而不像严冬方尽、春回大地时这一分淡淡的草色那样令人欣喜、惹人怜爱了。通过这样的对比,更突出了早春景色的珍贵和美妙。全诗风格清新自然,几近口语,但看似平淡的背后,却凝聚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和别出心裁的巧思,从而造就了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一种艺术化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