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
中华民族早期国家诞生为夏商周,经过夏朝的启动、商王朝的完善,周王朝的兴起似乎是众望所归,百年大周为巩固自身统治开创性地制定了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成为后世口口相传的“礼仪之邦”。
后来孔子在追思前人功绩时,不断提及“克己复礼”,认为周朝的等级秩序是人类社会最完美的样子。等级制下衍生出生的“公侯伯子男”恰似山谷之中的一阵风,不知怎的,西方大陆也吹来了这样一阵风。这是巧合吗?
一、领天命,启民智,爵位奠基要知道,周天子是亲眼见过商朝灭亡的,自然对商王朝统治时期出现的问题加以留意。从商纣王逼死叔叔比干、压迫手下的忠臣、任由手下的部落发展中可以看出,商王过于重视王畿的管理,反而忽视了天下大局之中的人事安排,致使最后悲剧的发生。
基于此,周王开礼乐、宗法、分封,此三大制度组成周王朝的统治基础(事实上,商朝已有分封,不过不够完善),何以见得?周武王定都镐京之后,便开始将手下的功臣论功行赏,将王畿之外的天下田地都交由功臣和宗室去打理。
在分封制下,每个人就像棋盘上的棋子,而且这盘棋是不能流动的,就像钉死的人偶。这些人偶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别,即与周天子的血缘亲属关系。像周天子的兄弟、子孙一般会分得较好的田地,古代帝王之后裔、功臣则会到边疆做戍疆大臣。
分封制的土地基础是井田制,一种类似于“井”字的土地分配制度,最中心的为天子田地,每个人们要免费为周天子服务,而在诸侯国之内也是如此。除了经济基础之外,与分封制配套的还有宗法制和礼乐制。
宗法制根据的也是人们的血缘亲属关系,以男性为尊,家族观念得以巩固。周天子王畿和诸侯国王位、官职在继承时都要遵守“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只有嫡出的长子身份才是最为显贵的。
此外就是维护封建制下等级秩序的表面功夫——礼乐制,而这就是孔子口中“克己复礼”之中最主要的“礼”的代表。所谓周朝末年礼崩乐坏就是指诸侯们再也不遵守礼仪,就连诸侯也能在家里享受天子等级的舞蹈,孔子怒斥“是可忍,孰不可忍!”
完成一系列奠基步骤后,每个官总得有个名称,爵位制自然而然便诞生了。
二、天下处处是等级,无地是自由当我们在感慨印度种姓制度不给人喘息的机会,美国人种歧视愈演愈烈时,千万不能忘记几千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出现的等级秩序的枷锁。
除了千百年来的贵族与平民之分之外,周代的贵族之间也存在着一条歧视链,而且是显性的、不由分说的。贵族之中有“公侯伯子男”之分,每一个等级之间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存在流动之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