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徐正春教授出版的专著《守正创新 春风化雨 --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我感慨万千,受益良多。该书浓缩了徐老师20年来在行政党务管理岗位坚持立德树人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无论是做二级学院副院长、院长还是学院党委*,他都能坚持严格的政治标准,都能坚持立德树人,呈现了“守正创新,春风化雨”的职业操守。
翻阅徐正春老师的书稿,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认真”。我自然而然想到两个关键词:“精雕细刻”、“精耕细作”。
一、专著的字里行间折射出他对待工作的“精雕细刻”
徐老师现任我校材料与能源学院做党委*,也许是因为潜移默化的缘故,他似有一种工匠精神,本书能折射出他对待工作的“精雕细刻”。从书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吟诗作对,不仅仅是一种偏好或情趣,而是总能提振精气神,总是充满正能量,总能体现“守正创新”。《从蔡锷将军的对联说起,讲讲我的对联故事》一文介绍了他自己创作的好几幅对联。通过打油诗或对联的方式言传身教,既弘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寓教于乐,给师生们灌输了做人做事的大道理。2009年他为华南农业大学100周年校庆题写的对联构思还算比较严谨比较公整。作为校庆最关键的两大主角离不开老师和校友,作为校庆活动既要全面系统地总结过去,也要满怀信心地憧憬未来。因此,他将对联的上联用来歌颂老师并总结过去,对联的下联用来赞颂校友并憧憬未来,同时把学校的“校训”“丁颖精神”以及“百年”校庆等关键词嵌入其中。这里再度将这幅对联分享给大家:
上联:师恩浩荡修德博学育英才钟灵毓秀芬芳百年昨夜星光灿烂;
下联:学友情深求精图新创奇迹争芳斗艳彪炳千秋明朝日显辉煌。
他为庆贺北京林业大学60周年校庆时写的对联也很有教育意义。他将北京林业大学的校训进行了拓展,变成一副长联。这里也与大家共享:
上联:知山知水知今博古知书明理知民族复兴;
下联:树木树人树艺养蚕树功扬名树生态文明。
对于年终考核的对联,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有深刻的教育和启迪作用。对于年终考核,大家都是当事人,都是被考核的对象。他认为,大家对年终考核都有所期待,但有时又感到有点茫然。他在林学院做院长时,为了能够说服广大教职员工摆正心态,正确对待年终考核,特意做了一个有关年终考核的长联。年终考核跟效益和奖励直接挂钩,因此年终考核类似于“年终评优”,或者说,年终考核等同于“年终评优”。他的上联中有“优”和“忧”谐音,下联有“评”和“平”谐音,还加了横批画龙点睛。现将这副有关年终考核的长联与大家分享:
上联:年年评优年年评,不求优,岂无忧患意识?
下联:人人测评人人测,还得评,要有平常心态。
横批画龙点睛“要认真不要太认真”,意思是对待工作、对待总结、对待考核要认真,但是对待考核的结果、对待考核的影响、对待考核的绩效不要太认真。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就会有伤和气,就会带来不和谐。当然,做领导的,对于年终考核,首先要高度重视,有句话讲得很好“重视不重视,说明讲不讲政治”。这副对联也是在告诫他自己,作为单位领导应该站在提高政治站位的高度,要特别重视和关注年终考核,并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
在《筑梦起航,攻坚克难,再创辉煌》一文中,他对于如何总结工作、如何抓重点出亮点很有感慨:“我们经常要总结工作,年年要总结工作,我们不能仅仅为了总结而总结。在总结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有所感悟,要有所启迪,要有所触动。也就是说,在总结之余,要有心动,要有行动,要有新动(这个‘新动’是创新的‘新’)。有人跟我说,一年到头看似忙忙碌碌,其实是碌碌无为。有的同志,工作理不清目标,工作找不准方向,工作做不出业绩,工作抓不到重点,工作出不了亮点。为什么会如此呢?我们经常说,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想法才有办法,有格局才有结局,有谋略才有策略,有作为才有地位。政从正来,智从知来,财从才来,绩从计来,位从为来。我们只有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工作,才能改变生活,才能改变命运。”
打开沉甸甸的文稿,我们看得出来,这部40多万字的著作从头至尾都能再现他吟诗作对的这种“精雕细刻”,无论是文章的大小标题,还是标点符号,都能独具匠心、字斟句酌,无不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正如工匠精神所描述的“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在高校开展“三育人”,无论是我们的管理干部、还是广大教职员工,都非常需要有工匠精神,都非常需要有这种“精雕细刻”的精神。
二、专著的点点滴滴再现了他对待事业的“精耕细作”
徐正春老师常说他自己是“林家铺子”的教师,他是农民子弟,从小干过各种农活,骨子里有一种农夫精神,本书也能折射出他对待工作的“精耕细作”。他来校任教至今,每一个阶段都能够做到兢兢业业,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体现的就是一种农夫精神,体现的就是“精耕细作”。在教学之余,他热心公益,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在行政党务管理方面,一路走来,也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乐此不疲。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不管是在哪个单位,他能把每一份工作、每一个岗位当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对“一亩三分地”情有独钟,懂得珍惜,懂得呵护,懂得耕耘,懂得经营,能够“精耕细作”,谋求“广种博收”,期待“丰收在望”,渴望“硕果累累”。
这部专著收集了他在继续教育学院工作五年多积累的19篇文章,对于如何经营好继续教育,他有许多的体验和感悟,但是完全可以用“精耕细作”四个字来高度概括。翻阅“继续教育篇”的有关文章,就会感受到他对继续教育学院经营管理上的“精耕细作”。徐老师在继续教育方面的“精耕细作”还体现在做大做强做优继续教育的用心良苦与苦心经营。他凝练了继续教育学院的院训:“学无止境、与时俱进”。他提出了继续教育学的办学理念:“规范办学,统筹管理,创新驱动,内涵发展,提质增效”。他提出了继续教育的工作重点:“办学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教学网络化、服务精细化、运营常态化”。
在《坚持“三全育人”导向,搞好一线基层工作》一文中,他就如何“提高服务水平,做奉献的热心人”做了详细阐述: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最需要的就是奉献。他希望大家在服务中能够提供“五心”服务,符合“五全”要求,达到“五精”目的。所谓 “五心”:就是服务工作要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恒心。做到“五全”:即服务工作要全覆盖、全联通、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做到“五精”:就是服务工作要精心筹备、精细服务、精准发力、精益求精,、精美绝伦。对于提高服务水平,我还强调了另外的五点要求:一是“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二是“在做的事要做好,没做的事要想到”;三是“先于领导想到,超乎期待做到”;四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靠谱);五是要努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切实做好公共服务(常规性工作与临时性工作)的点点滴滴。对于重点工作要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各项公共服务工作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圆满完成,确保全院教职员工和其他服务对象对我们的有关服务工作非常满意和充分认可。
对于继续教育的“规范办学”,徐老师在《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继续教育的使命担当与激励约束》一文中提出了十点要求:第一、要耕好“责任田”,守住“自留地”;第二、 要念好“紧箍咒”,牵紧“牛鼻子”;第三、要排查“风险点”,摸清“污染源”;第四、要识别“警戒线”,不碰“高压线”;第五、要筑牢“防火墙”,编织“防火网”;第六、要常用“探照灯”,擦亮“监督镜”;第七、要用好“*手锏”,挥舞“问责剑”;第八、要打好“组合拳”,拧紧“总开关”;第九、要管住“钱袋子”,坐正“官位子”;第十、要立好“军令状”,做到“断舍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间我校继续教育实现了拓规模、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
“精耕细作”不仅仅体现在继续教育篇章,在社区教育篇章,在修德励志篇章、综合管理篇章以及学习感悟篇章都能察觉到、体会到、感悟到。翻阅一篇篇文章,我们也能感受到他在党建和思政等方面,也能做到 “精耕细作”。
翻阅一篇篇文章,琢磨一次次发言,透过一场场会议,都能体会到徐老师在20年的行政党务管理工作中,既能够做到坚守正道、守正创新,也能够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里,我要为他在出版这部专著的过程中表现的“精雕细刻”和“精耕细作”点赞!同时也为他顺利出版《守正创新 春风化雨--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点赞!也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读者,在本职工作中及各自岗位上,能够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弘扬农夫精神,能够展现“精雕细刻”,能够展现“精耕细作”,努力做到“守正创新”,,努力做到“立德树人”,努力做到“春风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