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赏析。
朗读刘惠。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金陵城,就是现在的南京市内,位于秦淮河南,与朱雀桥相毗邻。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贵族均居于此,过着豪华的生活。因为其子弟都穿黑衣,故名为乌衣巷。时代变迁,王侯宅地成了普通人家的住宅。
在本诗中,刘禹锡给我们描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今日的乌衣巷萧条冷落,当年盘踞在这里的氏族已被平民百姓所取代,充分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全诗虽然只有四句,然而内涵却十分丰富。作者以具体的景物为基点,以抒怀为终结,以历史的变迁为暗中线索,在结构上巧妙安排,赋予诗歌语言以及丰富的包容性和活跃的弹性,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具体说来,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先把景物组成两幅画面。朱雀桥边悄无人迹,野草野花遍地开放,景致虽美而略显冷。乌衣巷口一抹残阳斜照,色彩虽佳而已近黄昏。表面看来,这两句是纯粹的写景,但不难看出,这些景物中蕴含着特定的历史内涵。
朱雀桥乌衣巷,足以使人们联想起这里过去的繁华热闹,产生强烈对比。在写法上,作者采取由远及近的方法,逐一写出桥草花巷口斜阳,既富于层次感,又富于色彩感,恰如一幅淡妆素抹的油画。
接下来诗人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前在王谢高堂丽舍前飞来飞去的燕子,如今已在普通百姓家安家落户了。这两句通过背景的转换,借燕子的命运暗示出人世的变迁,以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与上两句以景物描写为主不同,这里诗人采取议论的方式,以燕子作为议论对象,具体形象而又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在写作方法上,作者采取了写景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写景时作者运用了视点追踪法,随着诗人视点的转移,景物依次出现,朱雀桥乌衣巷燕子最后完成画面,而人们的联想也随之愈来愈丰富。思考愈来愈深刻。由自然景物产生的联想与暗示,显得灵活自然而无丝毫牵强感。
前两句通过景物作具体的铺垫,起引子的作用。后两句议论则赋予景物以深刻的哲理,对景物进行深化。两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另外在动与静的处理上,诗人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使画面既具有安然的景物,又具有动态,显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充分显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编辑王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