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均有收录。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字词解释】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
觅:寻找。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原文翻译】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
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实战演练】
1. 诗中用到了一种表现手法,请找出来并进行简要赏析。
答:诗的前两句中用到了对比的手法,将人间“芳菲尽”与山寺桃花“始盛开”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发现山中桃花开放的惊喜之情。
2. 作者在登山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登山前,作者为春光逝去而感到遗憾;登山后,当一片春景映入眼帘时,作者又感到由衷的惊喜和宽慰。
【诗词赏析】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诗中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同时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其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