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高阳住苗裔兮翻译,帝亲祀南郊全文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13:40:38

帝高阳住苗裔兮翻译,帝亲祀南郊全文翻译(1)

王洛勇老师饰演的屈原

屈原曾脚踏华夏大地,仰望苍穹,发出《天问》,这惊世之问和《离*》《九歌》《橘颂》等诗作一起汇成《楚辞》。作为中国首部浪漫诗歌总集,《楚辞》和《诗经》一同奠定中国诗歌发展的基础。在奔涌不息的中华千年文脉中,《楚辞》从上古走来,构筑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这部辞赋之宗为何拥有着跨越千年时光的力量?

一、识读《楚辞》

《楚辞》是由屈原的诗作和宋玉等人承袭『*体』所作组成的合集。《楚辞》留下了我国文化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抒情、咏志之作,在诗坛上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不仅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更是将屈原的求索精神与家国情怀,镌刻在了华夏文明延绵不断的血脉之中,成为后世中华儿女上下求索之路上的精神典范。

二、心中的“橘林”

1.商於之地

商於是楚国的发祥地,楚国先祖埋葬在哪里。秦国夺走了楚国的商於之地,赐给了大良造卫鞅。

时任楚国大王楚威王为商於之地更名为商,立志要从秦国手中夺回六百里商於之地,这也深深影响了幼年时期的屈原和后来的楚怀王这一对朋友。

2.《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译:皇天后土孕育了这美好的橘树,这些橘树生来就适应南方的水土,禀受天命,不离故土,永世扎根在楚国的土地,你扎根深厚,难以迁移,志向是那么地专一。

这是楚人的立身之本。橘树生于南国,如我等生在楚国一般,既然生在这里,就应像橘树扎根热土,为国家之富足繁茂自己,为国家之强大奉献自己,这不仅是宗族子弟应该有的美德,更应是天下楚人都应该有的美德。爱家国,是人人应具有的美德。愿做一根橘树,扎根故土,爱我家国。

《橘颂》是从屈原生命中萌发出的一篇诗歌,对楚国的热爱,伴随着他的成长。

三、屈原“美政”

屈原做楚国三闾大夫十年,但在这十年间,楚怀王未能收复商於之地,任用屈原为左徒,为楚国制定新法,励志图强。

据后世史书的记载,屈原任左徒时,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屈原为楚怀王制定国策、明法度、举贤能、重农耕、禁朋党,对内改善民生,增强军备,对外交好诸国,促成合纵。

四、合纵联盟 共同伐秦

1.合纵

楚国与魏国、赵国、韩国、燕国合议,结成合纵联盟,奉楚怀王为合纵之长。

这次合纵联盟,楚国在诸侯当中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2.瓦解

联盟大军打到函谷关,秦人出关死战,联军损兵折将。这时候魏国和楚国却向秦国求和,于是五国纷纷退兵。

作为合纵之长,楚国在诸国面前威仪尽失,又面临来自秦国的压力,于是不得不与齐国联盟。

3.疏远

楚国国内的贵族不愿意接受更多的改革,向楚怀王进献谗言,污蔑屈原。在内外交困中,楚怀王对屈原这个好友的态度变了,罢免了屈原的左徒之职,做回了三闾大夫。

五、张仪欺楚

1.美梦诱惑

听闻屈原被罢免左徒之职,秦国看见了离间齐楚联盟的机会,于是派张仪出使楚国。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善于谋略,巧舌如簧,他在出使楚国期间撒了一个在历史上很著名的弥天大谎。

张仪对怀王许诺称,如果楚国能够与齐国断绝关系,秦王就会把六百里商於之地归还于楚国,并与楚国结盟。这样,楚国就不仅可以结好于秦,而且可以削弱齐国势力,同时又能获得商于之地,可谓一计三利。

楚怀王的祖父宣王为商於之地郁郁而亡,怀王的父王威王为商於之地更名为商,收回六百里商於之地是几代楚王的梦想,张仪用几代楚王心心念念的商於之地做诱饵,他知道楚国无法抵抗这个诱惑。

楚怀王听张仪讲得眉飞色舞,就十分高兴地应允了他。楚国大臣们也都昏昏然地向楚王庆贺,满朝上下一片欢喜之声。

2.忠言逆耳

屈原和陈轸对张仪的意图非常清楚,劝怀王不要轻信张仪所言,以防被秦国欺骗,而失去盟友齐国。但楚怀王早被张仪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又利欲熏心,根本听不进劝谏。

3.如梦方醒

据后世史*载,张仪果然是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说好的六百里商於之地最后变成了六里

暴怒的楚怀王发动了丹阳之战、蓝田之战。无数的楚国将士捐躯茫茫荒野,汉中各郡县都被夺走。韩魏两国趁机南下攻击楚国,楚国四面受敌,有亡国的危险。

4.再次被骗

屈原主动请缨出使齐国,终于使得齐楚两国再次和好,欲再次联盟。秦国担心,一旦齐楚联盟必将共同伐秦,所以秦国又提出说把汉中一半的土地赠与楚国,向楚国求和。结果屈原还没从齐国返回楚国,楚怀王又一次听信谗言,放弃了和齐国的和好,倒向秦国。屈原满怀希望地回到楚国,后来,却被流放到汉北。

六、流放汉北

1.愧对理想

汉北,是屈原成长的地方,他心中的橘林被战火吞噬,热爱的芳草被兵车践踏,百姓流离失所,逃亡在外,楚国山河破碎。

2.愧对百姓

屈原:老人家,这些百姓是要去哪儿啊?

百姓:逃!

屈原:那您为什么没走?

百姓:走?我生在这里,我的祖上家人都埋在这里,我就是死,我也得死在这块土地上,陪着他们。只是等我我死的时候,不知道谁来把我埋葬?

屈原:老人家,屈原愧对百姓。

百姓:屈原?你就是那个被流放的三闾大夫。

屈原:正是晚辈。

百姓:听说,你要让楚国强大,你做到了吗?

屈原:没有做到。

百姓:你们这些人为何不能保护好百姓呢?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愧对军士

屈原:你们是哪里来的士兵啊?

军士:我们是守卫前线的士兵。大人,从何处来?

屈原:郢都。

军士:可是带来好消息?

屈原:屈原惭愧啊。

军士:屈原!是做过左徒的屈原大人吗?

屈原:正是鄙人。

军士:我们不是与秦国修好吗?为何秦却来打我们。我们为什么不与齐国联盟?

屈原:我无地自容,有愧于将士们!

七、楚怀王入秦武关

楚怀王把屈原从汉北召回都城,想强大楚国。

秦王要求楚怀王去秦(武关)会盟,屈原劝谏怀王别去,迫于秦国的压力,楚怀王不得不去。楚怀王因不愿割让土地被扣押,公元前296年,于秦,至死没有回到楚国的土地。

八、《离*》

《离*》可分为三大部分。上半部分是屈原自叙生平,第二部分求教先贤,去寻找自己理想的对象,最后尾声发出了他的呼唤。

(一)自叙生平

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译: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先父字伯庸。

2.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译:我们是楚国王族的后人,你是在庚寅日那天降生的。

3.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译:那是一个美好的春天,父亲给我取了美好的名字:

4.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译:我为你取名叫正则,愿你守正而重法度。取字叫灵均,愿你良善而公平。

5.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译: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志存高洁,满怀忠诚。高洁忠诚的人要为国家奉献自己。

6.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译: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父亲在前面引导开路,我跟随您的脚步。

7.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译:唐尧、禹舜光明正直,他们沿着正道踏上坦途,向古代的圣贤学习。

(二)求教先贤:何为天下大道?

1.虞舜

治理天下之道,应该任用贤能。

于天下有大功者,方能承续天下大道。

2.大禹

为黎民造福是大禹理解的天下大道。

3.商汤

天道之德,及于禽兽。君王之德,及于黎民。

上天的好生之德就连飞禽走兽都应被爱惜,君王的德行应惠及每一位百姓才是,能做到这些的人方能承续天下大道。

4.周文王

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见有德之人便给予扶持,天下惟有德者居之。

5.屈原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只有德行高尚,才能治理天下的土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呼唤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译:贤大夫彭咸是我的人生楷模,对他十分倾慕,我可以用生命去追随。

彭咸以忠言劝谏君王,不被采纳,因此被放逐,跳进江流,葬身鱼腹。

若我不能实现愿望和理想,我愿以生命追随您(彭咸)的步伐。

屈原晚年被流放于江南之野,汨罗江畔。那时的楚国,已经日渐衰落,数次兵败于秦国,百姓流离失所。楚顷襄王迫于秦国的强大,与秦昭王会于楚国旧都鄢郢(泛指今湖北江陵、襄阳一带),屈原的政治理论破灭了,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九、名言名句

1.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2.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7.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8.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9.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10.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在?十二焉分?

11.秭归是中国的诗歌之乡,还是中国的脐橙之乡。

12.敢于发问的勇气,勇于求索的精神,有时候,比答案更珍贵。

13.屈原把诗写在竹简上,宇航员把诗写在宇宙中,这是最浪漫的诗。

14.“神舟”两个字的寓意是神奇的天河之舟,当然也是华夏神州的谐音,中国的载人飞船以此命名,在这个时代,中国人的脚步可以走出地球,进入广袤的太空了。

15.宋玉名作《九辨》开篇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所以后人称宋玉叫“千古悲秋之祖”。

16.一直以来,文脉阅读《天问》《离*》,我们看到屈原主张建设一个以民为本的统一的法治国家,这是屈原穷尽其一生想要去求索的美好蓝图。我们要用民本思想指引实践,让求索精神创造价值。

17.《楚辞》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在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学瑰宝,更是将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这些家国情怀镌刻在了华夏文明延绵不断的血脉之中。让我们在《楚辞》的品读中,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

18.时隔两千多年,我们仍然深深感慨于屈原初心未改的家国情怀和一心为民的“美政”之思,那就是因为它凝结了中国人数千年来对爱国情怀那种浓烈的情感与最深厚的寄托。我们品读《楚辞》是在探寻古人精神盒当下需求的一个连接点,去体悟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之中的爱国情感,此之谓:溯中华民族之源流,辟中华文脉之新篇。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