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散人亡国之君系列继续开讲。
要说中国历史上小名流传最广的君王,恐怕莫过于刘禅了。一部三国演义,将阿斗昏庸无能、误国误民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这一传就是几百年。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亡国之君,统治蜀汉却长达四十年,诸葛亮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姜维一直到死都还惦记着复兴蜀汉。朋友们,你们不会真认为蜀汉会一统天下吧?阿斗是扶不起,可是蜀汉就能扶得起吗?
1.伤痕
长坂坡,是刘禅心底隐藏最深的伤痕。
刘姓族人抛妻弃子夺路而逃是有传统的,当年刘邦面对项羽的时候就曾这样干过,所以刘备面对曹操抛下妻儿老小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禅当时年纪小,也许记不清在赵云背上的颠簸,听不见血腥混战的金戈,可是他的一生都困在了长坂坡。世人无不惊叹于子龙的忠肝义胆,莫不钦佩于皇叔的义薄云天,可是有谁在乎过刘禅的感受?
虽然正史中并没有七进七出的凶险万分,但是刘禅是个被父亲抛弃的孩子却是铁板钉钉。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于自己救命恩人,刘禅的感情十分复杂,表现出来就是不冷不淡。赵云死后32年,在姜维等人的“提醒”下,刘禅才追封恩人一个顺平侯。
2.身不由己
刘禅即位时年仅十七岁,皇叔生前对他寄予厚望,又让学文又让学武,安排的老师是伊籍,是“雍容风议,见礼于世”的人才。皇叔还留下遗诏,令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父亲去了,又来了个亚父。年少的刘禅想必五味杂陈,心情一言难尽。
十年之间,由诸葛亮主持,偏居一隅的蜀汉政权连续发起多次北伐都铩羽而归,最后陨落五丈原。诸葛亮死后,刘禅独掌朝政,很快平息内斗,展现出过人的政治素质。
匡扶汉室,北伐曹魏是蜀汉政权的国策,也是其存在的法理基础。打出去的旗号不是想撤就能撤的,人心要是真散,队伍立刻就要完蛋。关键的矛盾在于,蜀汉并不具备相应的国力。
曹魏,一定要伐,不伐不行。所以亚父没了,还有姜维,还得断断续续接着干。朋友们,当皇帝也不是完全随心所欲的。刘禅当国君,就是身不由己。
3.大智若愚
刘禅的投降是干净利落的,避免了生灵涂炭。这事分两头讲,既可以说更无一人是男儿,也可以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虽不能说是战场起义,但至少也是个投诚。
乐不思蜀,后世皆以为是千古笑柄,其实完全错误,这正是刘禅智慧精华的集中体现。至于劝刘禅想办法回到蜀地的郤正,这家伙看上去忠心耿耿,实际上愚不可及。你个亡国之君想回故国旧地,纯属既找事又找死!
刘禅故作无辜:“你怎么知道是郤正教我说的?”司马昭哈哈大笑,未必不知刘禅是装的。可是这样真心的装,令人放心,所以刘禅安乐公的日子过得不错,算得上寿终正寝。
后人误解阿斗已经快180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