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如果知道《秋菊打官司》会让巩俐违背自己原本对巩俐前程的设想,将巩俐推向国际,也许张艺谋就不会这么坚持要让巩俐出演《秋菊打官司》了吧。
《秋菊打官司》改编自著名作家陈源斌的《万家诉讼》,这部电影,无疑是张艺谋和巩俐最好的一部作品。
和张艺谋所有电影的风格题材都不同,《秋菊打官司》是偷拍方式,纪实风格,农村生活题材的电影创作,这部电影最关键的,是把巩俐推向了国际,从一个“土味村妇”变成了国际巨星。
曾经的巩俐,一定想不到,这部电影会和她渊源这么深,也一定想不到,这部电影把她和张艺谋带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今天就来看看《秋菊打官司》到底都经历了,才有这个能量改写了他们两的故事?
01、大火烧出来的灵感1990年底,一场大火,席卷了陈源斌的简易宿舍楼,就算他以最快的速度从外地赶回来,也没能抢救回他创作中的任何手稿或其他资料。
神奇的是,面对着一地残垣,陈源斌内心却出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安详和宁静。
他想,与其去听所有人的安慰和同情,不如写一部超越自己所有前作的小说。
于是他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法制题材,开始构思一部能用一句话说完的作品,即我们后面看到的“农妇告村长”的故事。
这是《万家诉讼》的最初构想。
当时的陈源斌暂住在小旅馆便马不停蹄地逼迫自己在“农妇告村长”这么一件小事和有限的场景里,找寻小说的最佳结构和叙事视角。
试图透过充分的生活容量,把社会的原始风貌,鲜活而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
贯穿整部小说的“讨个说法”,是当时的生活常用语,经由陈源斌的创作,也被收录到《新版汉语词典》条目中。
这部小说仅有3万多字,只用了短短10天就完成了全部创作。
因为是讲述万家小老百姓的生活风貌,陈源斌特地将这部小说取名为《万家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