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品格意思,君子品格文言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20:12:23

文/惜吾

《论语》中君子的特质和孔子对君子的界定

“君子”一词虽非孔子首创,但《论语》中的“君子”是孔子对周代贵族所崇尚的君子人格的重新阐释和再次厘定,以比较具体的道德品质充实了“君子”的内涵,形成一个完整的“君子”理论体系。那么孔子所提倡的“君子”有哪些特质呢?他对君子又是如何界定的呢?

君子品格意思,君子品格文言文(1)

一、“君子”的特质

对于君子之道,孔子在《论语》中屡有提及。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对君子人格系统多方面、多层次的界定。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在评论子产时说他有四种德行:“行为态度谦逊、庄重;侍奉君长严肃、尊敬;抚养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理而适当。”曾子言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进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君子注重容貌,端正态度,注意谈吐。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智、仁、勇是所谓“三达德”,既是道德,又是传统的文化积淀。

君子品格意思,君子品格文言文(2)

与孔子的一贯主张相同,为君子之道,依然注重自身的内在条件。在孔子看来,君子应是仁、智、勇的统一体。“三戒”、“三畏”、“九思”、“三变”,君子时刻在自警;不忧、不惑、不惧,态度恭敬,对君主尊敬、对人民恩惠。这些对君子道德修养的“定量”规定,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之德的严格要求和多方赞美。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概念有时指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如“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二者不仅有身份地位高下之分,职业分工也有贵贱之别,但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指道德相反的两种人,或者说是两种对立的人格。在比对中,他告诉人们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君子的行为怎样、小人的行为又如何。“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把道义、原则看得高于物质利益和生命,小人却相反。

君子品格意思,君子品格文言文(3)

孔子认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关键是道德。君子道德品质高尚,小人道德品质低劣。君子以义为先,见义忘利;小人以利为本,见利忘义。君子为人处世以仁为本,依礼而动;小人为人处世弃仁忘义,违礼而行。君子追求真理,寻求善道;小人追求享受,寻求私利。君子崇尚道德,为政以德;小人推崇武力,为政以刑。君子和小人在性格、好恶、器量、作风、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是相背的,在道德修养上彼此对立不同。然而,正是在这种比对中,二者的形象更加鲜明,也使得孔子界定的“君子”更加丰满。

二、孔子对“君子”的界定

据现有文献所记载,“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虽然沿用至今,但其涵义却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君子”的本义源于“君”字。许慎《说文解字》注:“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上面表示手执笔,即“尹”字,与“父”近形,有“父辈掌权”的意思,表示治理事务,是对做官者的通用称呼;下面的“口”字表示发布命令。“君”主要是对社会地位高的贵族的称号,有时也指国家元首。“君子”合称,多是对贵族的专有称号。

古籍中所屡现的“君子”一词多是此义,如“君子所,其无逸”《尚书·无逸》,“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 (《诗经·鲁颂·有駜》),“大夫君子,元我有尤” (《诗经·鄘风·载驰》)。《左传·襄公九年》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平民之中即使是有道德之人也不能被称为“君子”。而《论语》中的“君子”一词已经突破身份、地位的高贵而增加了道德品质的内涵,孔子继承和发展了前代以来“君子”与道德品行有关联这一点,第一次从大到安邦治国,小到修身养性,全面具体地阐释了“君子”的内涵。《论语》通俗而多方面地阐释了“君子”的为人处世之道及其道德评判标准,多视角、多层次地探讨了“君子”应具有的内在人格和外在表现。

君子品格意思,君子品格文言文(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