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50年大中四年,对于风雨飘摇的大唐来说,是极为辛苦的一年。此时社稷沉冗,河西诸州被吐蕃劫掠,党项屡屡犯边,早已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虽连年发兵征讨,但常常徒劳无功。如此情形之下,百姓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社会秩序已显乱象。就在这一年,升任吏部员外郎的著名诗人杜牧开始接二连三地奏请外放,希望远离中枢朝政,最终得以应允任湖州刺史,同年到任。此时,距离大唐这座巨厦轰然倒塌仅余50余年,而杜牧自己的人生,也将在两年之后走到终点。
杜牧为何再三请求外放呢?社稷危如累卵,正是用人之时,颇有军政才能的杜牧却连连请辞,显示出较为悲观的态度。其实身处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经历过太多的无能为力之后,确实容易产生消极的态度,难免灰心丧气。杜牧主动求去,怕也是有了想要遁世逸隐的念头。其实杜牧写过一首诗作,描写的是江南风致 ,诗作非常出色,可以说得上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却暗藏了他真实的想法与意图。
一、《江南春》赏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 杜牧
白话意译:
广阔的江南山水处处鸟语花香,一片绿树花红,一派春天的景象。水上的村寨与山间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非常热闹。此处是建于南朝时期的古寺,数量众多,如今都沉浸在这一片朦胧的江南烟雨之中。
这首诗从浅层看,全篇都是写景。第一第二句,诗人窥一斑而知全豹,眼前一处的景致遥想江南完整的春景。此时处处是燕语莺啼,更兼有桃红柳绿这样在观感上极具冲击力的景象,展现出了江南之春万物苏醒,万象更新之样貌,昭示了大地回春之后的勃勃生机。而依山傍水的亭台楼阁处处皆是酒旗飘扬,繁荣热闹,与鸟语花香万紫千红之景互为映照,可以说是相映成趣。一个“风”字,既有风貌,风气的意思,强化了人文色彩,也能代表自然之风,将“酒旗”的动态描写得相当生动,令人不自觉的随着这春天的景象,兴致高昂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