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江南春景之美,这微雨迷蒙如烟笼雾罩之时,再看前面的景致,恍如人间仙境一般,当真是极美的。第三第四句,意思是南朝佛教盛行,所以寺庙建得非常的多。诗人再次眼光拉长,放进了时间这一因素,添加了历史的厚重与古朴。如今尽皆浸润在这春天的蒙蒙细雨之中,既有着如纱罩一般的朦胧之美,又表达了看不真切的虚幻之感。其实,诗人眼前的,自然也有很多唐代的寺庙。诗人见今怀古,又忆古思今,以不同时间下空间的重叠将整首诗对于景色的描写带入别样的意趣,使得全诗极富张力,既有时间的深邃,又颇具空间感,确实是妙笔生花。
二、杜牧的讽刺这首诗单论写景已是上乘之作,如今也是家喻户晓,喜欢的朋友非常多。然而这首诗真就是单纯的写景吗?杜牧还有没有其他要表达的意思?我们把目光放回到唐朝,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此时的唐朝已是岌岌可危。众所周知,唐宪宗之后的数位皇帝,都非常喜爱佛教,都有过大力推崇,兴建寺庙的举动。
杜牧见到江南的诸多寺庙,回忆起的是南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在江南大肆修建佛寺,甚至自己都数次入寺为僧,可以说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当时只要是入寺为僧,便能得到生活所需,又因僧人大多不从事生产,对国家劳动力来讲是非常大的浪费。兴建寺庙又耗费人力物力,无疑也给国家增加了负担。最终,也直接导致了南梁的灭亡。杜牧所处的晚唐,也是大兴土木修建佛寺。在杜牧看来,这样的做法无疑是铺张浪费,劳命伤财的举措。甚至已经到了动摇国本,百姓不堪其重的程度。回到诗中,杜牧在那潇潇的江南烟雨之中,眼中看到的究竟是亡了国的南梁,还是如今摇摇欲坠的大唐?
这首诗到底有没有暗藏讽刺之意,长久以来也是众说纷纭。小典认为,杜牧固然可能不反对佛教,但他一定反对大兴土木致使国力衰颓,遑论杜牧诗中提到了南朝,其中意味可以说是非常明确的。然而他对此的劝谏也是收效甚微,最后也只是作诗一首,既表示讽刺,也是无奈的叹息。所以最终对朝堂失望的杜牧,也选择了外放来追寻个人生活的自由。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探讨,期待您的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