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是一种豁达
周国平说: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有一份通透与豁达。
黄州地处偏远,很少有羊肉卖,仅有的羊肉,都被达官贵人买去了,苏轼想解馋,于是就去买别人不要的羊脊骨。
他把羊骨放在火上烤,然后撒烧酒、调料,吃得津津有味。他在信中对弟弟夸耀,这样做出来的羊骨头,里面的骨髓比海鲜还好吃,就是旁边的狗不太开心。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都能笑得出来。他把身外之物看得很轻,安然自若地享受当下的美好。
我们都想变成“没心没肺”的孩子,却最终变成了患得患失的大人。大人有太多的放不下,看不开,所以才活得累。
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保持一颗童心,保持纯真自然的天性,抛却计较得失,才能活得洒脱。
童心,是一种能力
很多人说童年的时候,觉得日子好长,仿佛没有尽头。成年之后,却觉得光阴似箭,刹那之间,自己就老了。
童年的时候,好奇心催动着我们去发现生活,所以每一天都是新的,而成年之后,因为学业、工作、家庭,三点一线,每个人都在自我重复。数十年如一日,怎会不觉得光阴易逝?
保持好奇,是对生命不断地丰富与更新。一个人容颜虽然老去,但是他的见识、阅历都在大幅增长,他生活的每一天都在改变。这样一个每天都在更新的生命,我们能说他老了吗?
苏轼半生流离,但是他读书、绘画、书法、学医、厨艺、耕地、政务、水利,一个也没拉下。能学的都学了,能做的都做了。旺盛的好奇心与巨大的热情,让他没有被政坛的风雨淹没,反而活得津津有味。
一个对生活保持好奇的成年人,一定有很多的兴趣与爱好,充实着他们,支撑着他们。他们的生活,丰富而充实,不会被打垮,更不会轻易老去。
童心不是一种年龄,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对生活保持热情的能力,也是一种解脱之道。
三毛说:“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世界的黑暗,恰恰因为见到过,才知道天真的好。”
童心,完全可以了却尘世间的缺憾,引人通往圆融的境地。有人说,生活就像是一个牢笼,不得出路,其实是我们扎在现实里面的时间太久了,无意间就忽略了童心。
童心,是对世界最好的回应,保持童心就是取悦长大后的自己。
“童心常在养天年”,105岁的辛亥老人喻育之,喜欢问幼儿园的孩子:“你几岁了?”孩子们回答五岁或六岁时,他总是一本正经地说:“我才四岁,是你们的弟弟。”
六一儿童节并不只是儿童的节日,也是富有童心的人的节日。
向孩子学习,保持真诚,保持乐观,保持好奇。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老。
主播:丁谦
媒体人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