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6月5日电 题:走向蔚蓝——北部湾港百年追梦记
新华社记者王念、潘强
100年前,这里是荒滩;
71年前,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这里诞生了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港口——北海港;
14年前,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三港合一”,北部湾港应运而生,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发展的前沿;
如今,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这个承载着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使命的国际枢纽海港,正张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风帆,破浪前行。
这是广西钦州港进港大道修建的场景(2000年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从南国小渔村到全球大港口
在中国大陆南端,美丽的北部湾碧波荡漾,海滨城市北海、钦州、防城港呈“品”字排开,港口码头一派繁忙。
数据显示,2020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跻身全国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前十”行列;今年前4个月集装箱吞吐量达173.17万标箱,同比增长超过35.93%,货物吞吐量达8394.78万吨,同比增长15.45%。即使把北部湾港放在全球视野里看,去年货物吞吐量也排在第19位,国际枢纽港地位初步形成。
这是广西钦州港码头修建时的场景(2007年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在北部湾建设南方大港,是几代人的百年梦想。
曾经的北部湾沿海,除了小小的渔村,只有延绵的滩涂,长期有海无港,封闭落后。1950年北海港建港,这是广西和西南地区第一个海港。
196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距离北海100多公里外兴建防城港,这里成为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援助越南的重要海上通道。在北部湾港防城港区0号码头,一座用中越两国文字书写着“海上胡志明小道”起点的纪念碑巍然矗立。
这是广西钦州港加紧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场景(拼版照片,2010年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今年80多岁的包文生当年担任防城公社白沙大队会计。作为防城港的第一批建设者,他至今记得那段艰辛岁月:“没有水没有电,工人们住工棚、洗海水,缺乏机械设备,靠大家肩挑背扛,海一点点填,路一点点铺,其艰苦不亚于开发北大荒、南泥湾。”直到1975年,防城港1号泊位才建成,1984年迎来首艘万吨级货轮。
1992年钦州港建港之前,港区所在的勒沟村没有像样的道路,甚至不通水不通电,有人认为,在这里建港犹如“痴人说梦”。但是,钦州人期待改变落后面貌,当地财力有限,干部群众自发捐款捐物也要干,数目几十元、上百元、上千元不等,最小的一笔捐款只有5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