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三月,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因党争被贬到郴州。
他在郴州旅舍写下了一首被后世誉为千古绝唱的词作,这就是蜚声词坛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虽然是在写贬谪的凄苦与悲凉,但整体上词调没有太大的变化。词中的典故运用,对仗写得都十分精彩,甚至连这份处于人生低谷期的心境都是带着些许凄伤和美丽的。
秦观其人
秦观作为一个词人,以一颗敏锐善感的心灵而著称。其词或凄婉哀凉,或凄厉哀伤;前者柔婉幽微,后者哀感真挚,两者都能准确地捕捉到人的心理的某种精深微妙的感受,因而享有“词心”之美称。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秦观早年研究经史,喜读兵书。
秦观早年曾拜谒苏轼于徐州,作《黄楼赋》,被苏轼夸其“有屈、宋姿”。后编诗文十卷,拜谒王安石,被王安石赞誉为“清新妖丽,与鲍谢似之”。
能得到苏轼、王安石这样的赞誉,秦观对前程自然是充满信心的。
可是,秦观三次科考,前两次却未中。他受到的打击和压抑使他刻骨铭心。
他痛下苦功,在苏轼的指导下,潜心科考,第三次终于考取进士。但是,他仕途十分坎坷。
秦观是一个很有才华与抱负的人,在苏轼的精心指导下,他的策论充分展示了他经世济时的抱负和才能。
秦观纵论国家形势,对政经、法律、军事、人才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都提出了重要见解,充满着灼热的现实感和积极用世的精神。
由于亲近苏轼,他被视为“旧党”,从此不断受到新党的挤兑。元祐二年,苏轼、鲜于侁以“贤良方正”举荐秦观于朝,却被新党以莫名的罪名诬告,试图一度受阻。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秦观回京任秘书省正字(相当于办公厅秘书)。元祐六年又被诋毁罢官。元祐七年授宣法郎,由秘书省正字升国史院编修官,参加修《神宗实录》。
元祐九年,哲宗亲政,新党还朝,旧党失势。秦观先被贬杭州通判,因御史刘拯告他修《神宗实录》时诋毁先帝,于是在去杭州途中,又被贬至处州监酒税。
秦观在处州时写了《千秋岁·水边沙外》词,又被诬告私写佛书,获罪削秩,贬往郴州。
削秩是把所有官职和封号除去,是对为官者最严重的惩罚。秦观身心受到极为严酷的打击,悲痛至极,几近绝望,在此背景下写了《踏莎行·雾失楼台》。
他的憧憬和绝望,他的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他的冤枉和屈辱,心中无限的哀怨和痛楚,咬噬着他,于是他在这种心境中写下了《踏莎行·雾失楼台》。
作为词人,秦观要抒发无限的哀怨和痛楚,要流露实现理想的绝望,但是,他没有怨天尤人。仕途上绝望之后,他后悔他的人生追求,后悔自己卷入了这场是非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