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为什么不抓儿媳,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2 20:15:27

看上去,他是把杜甫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理解成了“矛盾心理”和“歌颂”了。在家国民族遭受危难的时候,连老妇人都肯挺身而出。反倒是那家的老头子最不爱国,还连夜越墙逃走,思想觉悟太低!

二、杜甫对人民的感情是“同情”还是“歌颂”

基于上述看法,丁启阵列出了七条理由,证明杜甫在诗中表达的就是对人民的同情。康震之所以会误读这首诗,是因为他“严重缺乏常识”。

杜甫对石壕村里发生的事情,不应该只是存在内心的“矛盾”而不同情。并且杜甫很明确地用文字表达出了他的“同情”,而不是内心的“矛盾”。丁启阵列出的七点内容,大致是说:

杜甫是一位“奉儒守官”,遵从儒家思想的诗人。他的终极人生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儒家孟子也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可见,杜甫对为君者的要求很高。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使身为官员,杜甫仍然会选择站在普通人民的立场看问题。

并且杜甫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是其一贯的作风。他不是一首诗这样,而是绝大部分的诗都这样。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解放后,杜甫被称为“人民的诗人”。

石壕吏为什么不抓儿媳,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5)

对于《石壕吏》这首诗中老妇人的行为,历朝历代的诗评家都认为,老妇人从军是无奈之下的“急智”。也就是说,老妇人是被逼而非自愿的。硬把她的行为说成是爱国精神的体现,这是在侮辱谁的智商?

另外,杜甫支持唐军却反对“石壕吏”抓壮丁,本身一点也不矛盾。因为“石壕吏”的行为,在当时算是“超标执法”。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提到过,当时唐朝征兵有年龄限制,征的是18-22岁的年轻人。石壕吏却连老头、老太婆都抓,这显然是违规的。

面对石壕吏的如此的违法行为,杜甫当然可以痛加指责,并对老妇一家产生同情。

除了丁启阵,别的网友也指出,从杜甫在诗中的用词,也可以判断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杜甫写“石壕吏”的行为时,用到了“捉”、“呼”、“怒”等带有贬义的字眼,而描写被针对的老妇人的时候,却是又“啼”又“苦”。

石壕吏为什么不抓儿媳,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6)

春秋有“一字褒贬”之说,这是说孔夫子写《春秋》的时候,言简而意赅,只用一个字就表达了自己对人物、事件的立场。古诗更是这样,尤其是杜甫写诗,最讲究炼字,所以读他的诗不可以不仔细。

官吏一怒声威猛,不向贼酋向人民。杜甫对老妇人深切地同情,表达得还不够明显嘛?

假如要歌颂爱国主义精神,为什么不用杜甫“三别”中的《垂老别》呢?这一首诗描写了一个老人,他的子孙全部为国阵亡,毅然不顾老妻的劝阻,“投仗”出门上战场。

而且老人不是被逼的,是完全出于自愿。因为他少年时代曾经看过繁华的盛世,如今国破家亡,他心有不甘。

想要找到歌颂爱国主义精神的杜甫诗歌,随便翻翻就是。何必曲解《石壕吏》呢?可见,康震平时“不务正业”对这些经典都生疏了。

三、对杜诗的曲解背后是什么

古代诗歌用字极少,因此现代人解读古诗经曲会产生歧义。尽管如此,通过分析诗人本身的政治立场和情感倾向,结合创作背景,对诗歌的主要情感倾向还是能够弄清楚的。

石壕吏为什么不抓儿媳,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7)

从前网上对《石壕吏》的争论,大约集中在“石壕吏”的执法是否合法,老人逃避“服兵役”是否不爱国,以及杜甫吃公家饭,支持逃避兵役的行为,是不是“公知”行为等等

但是一千多年以来,从来都没有人怀疑过,《石壕吏》这首诗表达的是杜甫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

只有康震教授一个人认为杜甫不是在表达同情,而是在歌颂老妇人的爱国精神。于是有人非常气愤地说:这是康震本身没有“历史同情心”的表现。

有人从历史的角度指出:康震从前对《石壕吏》还有着另一种解读。和大家想象中一样,从前他把这首诗解读成:表达了对阶级压迫的批判,对底层百姓苦难的同情。

大概因为阶级压迫的提法过时了,所以他现在就换了一种提法。但是这种提法,目的性可能过于明确了。

石壕吏为什么不抓儿媳,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