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课题组 齐志伟
大庆四中语文教师,大庆市优秀教师,大庆市兼职教研员。追求语文课的思想性,课堂力求深刻,引领学生与智者对话。在全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上荣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期刊。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梁音
审校:罗莉 / 美编:易沐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大众网.海报新闻上海7月16日讯(记者庄滨滨)上海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新规施行半月有余,由“拎不清”到“拎得清”,上海人民忙得不亦乐乎,也成功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垃圾分类热情,多地开始试点推行垃圾分类。
材料二:西安市东城区某小区多年负责垃圾处理的老工人刘大叔对记者展示伤痕累累的双手,他说,玻璃、竹签、铁丝铁钉之外,还面临着药物侵害或者不明物辐射的危险。
材料三: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严苛的垃圾分类,不仅为了营造整洁的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对资源回收利用。
近期,全民讨论垃圾分类,学校要组织一场垃圾投放和垃圾分类的动员大会,请你根据以上材料,通过思考写一篇大会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为布局未来教育科技研究院精选试题。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作文由三则材料构成。材料一主要以上海市为例,谈垃圾分类持续推进的过程,人民全力配合,点燃全国人民垃圾分类热情;材料二则以负责垃圾处理的工人的视角讲述垃圾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指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材料三则是谈垃圾分类的目的和好处。三则材料同时聚焦垃圾分类,引导考生去谈垃圾投放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及意义,动员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是行文的具体情境,考生需要在这样的情境限制下完成有关“垃圾投放和垃圾分类的动员”的写作。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演讲稿,演讲的场景是学校组织的垃圾投放和垃圾分类的动员大会,演讲的演讲者的身份是学生,演讲的对象是本校的师生,考生要有身份意识和对象意识;演讲关键词“垃圾投放”和“垃圾分类”,演讲目的是充分动员,形成全校共识。此外,考生在谈自己思考时需要结合材料的具体情境,不能脱离材料。在“全民讨论垃圾分类”的大背景下,考生也应以论为主,写成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作文材料中,“成功点燃”“热情”“更重要的是”等词语,表明命题者对垃圾分类持肯定态度,意在唤起考生树立垃圾分类、投放意识,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考生在演讲稿中要与命题者的价值判断相契合。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结合材料的限制性因素阐发观点时,角度开放。可以围绕演讲主题,从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如何具体实施以及这样做的意义等角度进行立意。总之,动员的角度可结合考生的个体思考展开,如从对个人、社会、环境、资源等角度来谈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可阐释的角度是自由的。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在阐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时,可援引事实,支撑论点,素材丰富;也可阐释道理,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个人立足点不同,思考的方向自然不同。在垃圾分类、投放等关键词下,考生可思考的角度很多。
【解题】
这是一道有具体情境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由三则材料构成,三则材料为同质材料,材料由上海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新规点燃的全国人民的垃圾分类热情,到老刘大叔因负责垃圾处理而伤痕累累的双手,再到日本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从不同角度来谈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垃圾分类意义深远,人人有责,要在全校、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的共识。考生要做的是对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宣传垃圾分类的目的,体现自己应对复杂情景,解决非规则、不确定性真实问题的做事能力。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垃圾分类 势在必行。
2.垃圾分类 你我有责。
3.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共同营造环保中国。
4.垃圾分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
偏题立意:
1.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偷换概念。)
2.行文中未体现动员意识。(脱离具体任务。)
……
【范文展示】
践行垃圾分类 共创美丽中国
大庆四中2019级 徐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垃圾分类的一些思考,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垃圾分类共创美丽中国 ”。
“垃圾分类”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开始进行了严格的垃圾分类,我国在2000年确定北京、上海等八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但效果甚微。而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提出,垃圾分类在上海轰轰烈烈拉开序幕,成功点燃全国人民的垃圾分类热情。身为环保的践行者,在座的你我,是否也应该立即投入到垃圾分类之中,以你我之力,让城市更美好!
垃圾分类,不仅可以营造整洁的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对资源回收利用。
有句话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藏。垃圾分类可让垃圾中有效的部分得到充分的使用,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2021奥运会上,日本回收各种电子设备,依靠提取出的金属来制作环保的奖牌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厨余垃圾可用堆肥法使之成为有机肥料,塑料、玻璃、金属等回收并重新加工利用,既能减少垃圾的数量,又能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还可用来发电。总之,只要我们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其分类分装,处理得当,一定能变废为宝,为保护环境做出一份贡献。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观念是否深入人心?
我们经常会在街道或者校区内看到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公共垃圾桶。但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它们似乎并没有什么分别,仍旧是怎么顺手怎么扔。我们习惯了不假思索将垃圾随手扔进垃圾桶,垃圾分类更像是一场猝不及防的考试闯入我们生活,让我们无所适从。当我们在抱怨麻烦时,每个人心中应有一把量尺,是选择垃圾分类还是“垃圾围城”?在座的各位估计没有人会选择后者。
同学们,垃圾分类,迫在眉睫!事关你我,人人有责!
美丽中国的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参与,去行动。而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脚下的这片美丽城市。虽然垃圾分类是一条曲折复杂的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成熟。但路,就在我们脚下,愿你我携起手来,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深切理解垃圾分类的根本内涵意义,努力学习和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实现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转变。
垃圾分类任重道远,从此刻开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愿你我付诸行动,扛起时代大旗。让我们践行垃圾分类,共创美丽中国。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点评】
文章语言精练,结构严谨,从“垃圾分类”概念的由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从垃圾分类的好处到动员大家投入到行动中来,层次清晰,感情真挚,有自身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真正发挥了演讲稿的功效,具有深入动员的作用。垃圾分类,事关你我,愿你我都能转变观念,如作者所言,由“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如此,方能共赏水光山色,共绘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