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一次交检合格率时,返修品数量要计入交检总数量中,而一次交检合格品数量中,则不包括经返修后合格的数量,返修品经过返修达到合格时,因为不是第一次交检合格,所以在以后计算一次交检合格率时不再计算。
2.9 返修品率
为了反映返修程度,可计算返修品率。
2.10 废品率
1.铸、锻件废品率
铸、锻件通常采用质(重)量,以kg为单位计算废品率。
2.机械加工废品率
机械加工废品率通常采用以“工时”或“件数”为单位计算。
3.铆焊件、热处理件废品率
铆焊件、热处理件废品率计算方法与机械加工件废品率计算方法相同,一般是采用“工时”为单位计算。
2.11 不良品率
2.12 回用品率
2.13 质量损失率
质量损失率是一项为企业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的经济性指标。考核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质量的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1.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在交货前不符合产品标准或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统计范围包括:
a)废品损失:在生产过程中报废的产成品、半成品、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和人工费以及能源动力等消耗。
b)返修费用:为修复不合格品所花去的原材料、人工费和所更换的零部件等消耗。
c)质量事故处理费:因处理内部质量事故所支付的费用,如重复检验费等。
d)停工损失费:因质量问题造成停工所损失的费用。
e)降级损失费:因达不到规定质量等级而降级所损失的费用。
2.外部损失成本
指产品交货后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统计范围包括:
a) 索赔费:支付用户的赔偿费、索赔处理费(包括差旅费)。
b) 退货损失费:产品因退货、换货所造成的包损失费、运输费和退产品的净损失等。
c) 保修费:为用户提供修理服务所花的费用(如:更换零部件的成本费、运输费、差旅费等)。
d) 折价费:因产品质量造成折价的损失的费用。工资及福利费:保修服务人员的工总额和职工福利费。
3 质量指标管理
3.1 质量指标制定
根据企业主管部门下达的质量指标、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结合企业上期质量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以及计划执行期间生产的产品、产量变化等情况,由质量部门提出质量指标方案。
3.2 质量指标考核
1.质量指标考核对的作用
a)促进和保证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b)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无善。
c)为企业质量决策提供依据。
d)为企业实施经济责任制,奖优罚劣,为落实奖励办法提供了依据。
2.质量考核的原则
a)产品质量实行分等考核,对产品质量已有分等规定的产品,应按规定的分等标准进行考核。
b)制定质量考核批标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考核。
3.3 组织产品质量抽查和质量等级评定
组织产品质量抽查,严格评定产品质量等级,及时统计、公布、上报质量指标完成情况是质量检验部门重要任务之一。
质量等级评定,一般由检验部门按质量三级(合格品、一等品和优等品)标准组织自检评定,并报上级质量监督检验部门认可。
等级评定的基柮是成品一等品率。
产品质量抽查的组织形式可以检验部门为主负责,包括设计、工艺、质管和有关车间参加。
3.4 建设立键全质量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明确传递程序
1.质量原始记录
质量原始记录是做好质量指标统计分析的基础。质量原始记录,必须按照ISO9000族标准和有关统计文件规定的要求,落实到生产过程中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中,要按标准及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要求,认真逐项记录,做到真实、准确、可靠;做到内容齐全、统一、准确、清楚、不错记、不漏记、不无故涂改,还要做到及时传递,属于检验员的记录,必须经检验员签字或盖章方为有效。
2.质量统计分析
质量统计分析一般由质量部门负责实施,负责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报表和管理。
质量统计工作的任务,首先要把数据搞准,质量统计的数据来源有两个:一是检验员提供的原始记录数据;二是经统计人员收集、整理和汇总的数据。
质量统计分析以数理统计基本原理做指导,常采用排列图、直方图、因果图等进行统计分析。
3.质量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报表传递程序
为了质量原始记录能及时统计汇总,编制出统计报表,及时向有关部门按传递路线传递,使领导和广大职工及时了解和掌握质量真实状况和质量波动趋势,以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改进措施,保证质量稳定,不断提高。
3.5 为各级质量分析会提供资料
质量分析会是企业发动全员、全部门参与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找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已为广大企业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