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五丈原
到这里,我们应该对“隆中对”战略规划未能实现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隆中对”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绝对正确的发展规划,但他有个外延前提,他是一个远期规划,需要主观和客观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实现。刘邦出汉中而能得天下完全是因为山东诸国林立,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集团。而刘秀之所以能光复汉室,扫平群雄,也是得益于当时军阀林立,民变蜂起,且当时的赤眉、绿林、铜马等农民军和彭宠、槐嚣、公孙述等军阀都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的武夫。诸葛亮的才能要高于刘邦和刘秀,但三国时的曹魏集团可非刘邦刘秀的对手可比,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对内治理,对外用兵的才能比诸葛亮差不了多少,后来的曹魏集团也是能人辈出,内部稳定,让对手无机可乘。
所以,蜀汉最需要的是“等”,等待曹魏内部生乱,祸起萧墙。蜀汉最怕的也是“等”,一怕诸葛亮事必躬亲,劳累过度,过早离世;二怕诸葛亮死后,没有有威望的贤臣能掌控朝局,蜀汉会在刘禅同志的带领下分崩离析。无奈,天妒英才,天不假年,诸葛亮最后还是魂归五丈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蜀汉最怕的两样结果都等到了,却是让司马昭等到蜀汉宦官弄权,君臣离心,姜维避祸,进而被邓艾偷渡阴平而灭。让羊祜等到了孙皓残暴,君臣离心离德,名将陆抗离世,西晋势如破竹搬的攻灭东吴。让人惋惜。
“隆中对”的伟大构想虽未能完全实现,但诸葛亮那对局势的洞若观火,对各方实力的了如指掌,对刘备集团发展道路的准确规划,无不闪耀着一代贤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智慧,他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后世的发展影响深远。也给诗人杜甫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无尽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