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知马力反问句,路遥知马力后面的完整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3 17:34:42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苟:如果。

正:动词,使……端正的意思。

如正人何:对端正他人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夫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这对于从政有什么难的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那怎么能要求他人正起来呢?”

这一天,春暖花开,儒家关于“正”的学术讨论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公西华说;我理解的“正”有“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这里的“正”,我理解为是的意思。

曾子说;我理解的的“正”就是“正颜色”,一个人做什么事,都要庄重,不能胡尔嘛也的。

仲弓说;在整理老师的言论中,我发现“正”的意义有很多。如“然后乐正”、“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必正席先尝之”、“升车必正立”、“躬己正南边而已矣”、“君子正其衣冠”等。“正”就是正确,正当,不能胡乱的意思。

子贡说;老师多次说过“正”,最经典的就是“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就有道而正焉”、“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等。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身正了,才有资格纠正其他人的不正之风。对于一个为政者来说尤为重要。

一听大家这样说,子路同学站起来发言;对了,有一次,我和老师交谈,就说到了“正”,我问老师,如果卫君让你做政治,你会先做什么呢?老师说:“必也正名乎,奚其正……名不正则言不顺”。“正”的意思就是正名!为政最先要做的事儿,就是正名,名不正言不顺啊!

这时候,伯鱼起身鞠躬后说;前一段,父亲曾经说过我,“人而不学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面前一堵墙,你说如何往?

冉有说;老师说过“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大家一计算,“正”在《论语》中出现了十六次。

这时候,孔子老师总结了——“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

台下一阵阵掌声。

成语“正人先正己”就出自这章句《论语》。通俗讲,要想匡正别人,就要先匡正自己;若是想让别人先做到,自己就要带头做到,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子曰:“苟正其身矣。”意思是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一个人应该注重修身养性。《大学》记载:“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是周朝天子,还是普通的百姓,都无一例外的必须以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作为人生的根本。)

我们看,只要你是社会人,人生最关键处就是“修身”。《大学》后面接着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的基础又在于“正心”。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修身展示在外面,大家一看都能知道;而正心呢,则表现于内,一个人的心不能正,那么这个人的身也很难正。这个人一肚子坏水,偶尔你看他装的可像,一幅道貌岸然的样子,这早晚会露馅的,因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嘛。

孔门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看;在这四方面中,修身是排在第一位的,要想修身,就要“克己复礼为仁”,一个人学会克制自己的私欲,放下妄想、执着、分别,让自己的做法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这样呢,你进可以治国平天下,退可以安身立命了。

具体到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为政方面;孔子提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篇》)为政者做到了“好礼”、“好义”和“好信”这三点,就是“正其身矣”,这样呢,他就能“为政以德”,成为一个优秀的国家*的。相应地,如果他连基本的道德修养都没有,没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他还能做成什么样的事业呢?他又怎么能管理好他人,又怎么能带好一个团队呢?

具体到齐家上;“正其身”就是要做到“仁者,爱人”。在家,就是要从“亲亲”开始,仁爱父母就是“孝”;仁爱兄弟就是“悌”。出门在外,就要坚守“忠恕之道”:“忠”就是对待工作、学习,对待朋友要“尽己之所能”,忠心耿耿,不自欺欺人;“恕”就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一个人能够“正其身矣”,他从政又会如何呢?在这里,孔子给出了答案——“于从政乎何有?”

“于从政乎何有”在《论语•雍也篇》中也出现过,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问夫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做官治理政事吗?”夫子说:“仲由处事果敢决断,做官理政有什么困难呢?……”)

“于从政乎何有”的“何有”,是“何难之有”的省略,意思是有什么困难呢?孔子在这里用了一个反问句;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这对于从政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只要自身端正,从政也不会遇到什么困难的。对于季康子问话,孔子怎么说的呢?因为季康子违背礼制,独揽鲁国大权,致使鲁国出现“君不君、臣不臣”的社会现象。如果再推荐一些有才*人才辅助他,季康子岂不是更加一手遮天了吗?所以孔子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作为国家的正卿,人家问了,自己就需要回答,这就是“礼”,至于仲由是不是人才,你自己看。

一个为政者不能正自己的身,总想着去正别人,那是不可能的,你怎么去正人呢?甚至你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教育,你在家中从来不看书,不喜欢学习,整天不是设个场喝喝酒,就是几个人一起打个麻将;往家里一坐吧,手机一摆弄就是一上午,电视遥控器一会儿一调台……你还抱怨自己的孩子好玩,不好好学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先反思一下自己,当你自己意识到自己错的时候,什么时间改正自己都不晚!“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苟正其身矣”,于“教儿女有何难?”道理就这么简单。

我们往下看:“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儒家一再强调“其身正”的重要性:一个人只要能做到“礼”、“义”和“信”,这样呢,“正其身”这个基本点做到了,对于开展工作,就相对容易多了。“正身”是一个为政者的根本,“仁者,爱人”、“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成了大家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正义之士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都绝不改变其浩然气节的。

现在,一些单位的领导者,特别是一些管理者,总喜欢要求别人“正”,没有想到先要求自己身“正”,这样的人,最容易忽略世界观的改造。从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例可以看出;这些人大都具有“双重人格”,白天冠冕堂皇,晚上欲壑难填。其实,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又岂止贪官?生活中比比皆是,只不过因为贪官前后落差太大成了这方面的典型。比如,成都市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勇平时爱念“廉政经”。他曾说:“领导干部一定要用好‘三盆水’,一盆水来洗头,保持思想清醒和与时俱进;一盆水用来洗手,保持双手清白,拒腐蚀永不沾;一盆水用来洗脚,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谁知道,他一个人贪污受贿达到2167万元,沦为了阶下囚,成了人民的罪人。

县委*的好榜样焦裕禄曾讲过,“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这力量就难以发挥出来,如同一头水牛掉进了井里,有劲儿没有地方使出来。领导干部如果再说一套做一套,禁令只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譬如公款吃喝照旧,办公超标依旧,自己一身邪气,你如何能够引领单位一步步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呢?而这一切,都需要从正心,为政者心中时时处处充满正能量,遵守制度率先垂范,工作“先之劳之”,事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的。清朝彭端淑在《为学》中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为政”说白了就是做人,做人就需要修身,而《论语》一书,492句,套用夫子的话“一言以蔽之”,就两个字:“正身”而已。“正身”的根本是“正心”。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摆正,如何谈正己,更遑论正人了?

为政者只有先做到自身端正,才能引导民众一天天端正起来。要想使执政理念迅速实施,最好的办法是以身作则,加强自我修养,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篇》),因为为政者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影响力,具有广泛的带动作用与示范效应,他的一言一行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代表着一种风尚、一种榜样,民众不知不觉在模仿学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