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蘅塘居士在《唐诗三百首·序》中说:“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
这段话中作者引用的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可谓脍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却弄不清楚,以致于出现了许多讹传。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也会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凑”等等。还有人说这句话前面说“不会吟诗”,后面说“也会吟”,前后矛盾有语病。
那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要了解“吟诗”二字的含义。
第一,吟诵诗歌。吟诵诗歌就是即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诗歌,它是吟诗最常见的意思。如茅盾 《子夜》九:“吟诗的 杜新箨 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 巴金 《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古装剧中常可见到旧时蒙童读书那种摇头晃脑的姿态和故意拖长声调的作法。
语言是有声的艺术,朗读和默读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对古典诗歌加强诵读,读出节奏和感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所以诵读历来是古诗文学习中所强调的方法。《庄子·德充符》云:「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第二,创作诗歌。吟诗也有作诗的意思,如 宋代孔平仲《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轼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台差官追取。” 清代杜濬 《一杯叹》诗:“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吟诗的这个意思今人不多见,但它在古代是很常见的,如吟怀(作诗的情怀)、吟讽(作诗讽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