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捣衣声上一句是什么,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下句是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3 19:02:10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明月始终是一往情深。为了共同体会中秋韵味,云集众多诗词爱好者的成都中秋诗词吟诵会应运而生,每到中秋、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他们都会举行诗词吟诵会。

9月23日,一群成都的国学爱好者再次相聚,吟诵传统诗词名篇。马凡美,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语文老师,成都中秋诗词吟诵会发起人之一,邀约了30多位诗友相聚一堂,拜月吟诗。“吟诗诵月,以前都是成年人带小孩居多,今年我们邀请了更多的孩子参加,希望能吸引更多的爱好者,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万户捣衣声上一句是什么,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下句是什么(1)

古法唱诗

慷慨激昂清亮高亢

马凡美,身材娇小,上身黑色短袖纱衣,下身黑色长裤,特别爱掩嘴而笑。

你无法想象,这位带着少女感的语文老师,已有25岁教龄,女儿已经上大学。她是一位国学爱好者,有一项特别的爱好——吟诵:不是常人读古诗时那种一字一顿,而是用带着长长尾音的古音把诗歌唱出来。

每到中秋佳节,马凡美和一群爱好国学吟诵的成都人,都会用一场别俱诗意的雅集,吟诗诵月。

没有诗词的中秋,月亮也会寂寞。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月亮总是赋予了无尽的情思与故事:从望月兴叹、望月怀远到望月思乡、望月独酌、望月抚琴;再到貂婵拜月,嫦娥奔月……

从垂髫小儿的“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书写百姓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到士大夫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吟诵赏月,诗词歌赋辅以平仄押韵、古琴伴奏,融汇古今,别具风味。

吟诵是古人读书的方式。跟现代的诗歌朗诵不同,我们以一二三四声为声调朗诵诗歌,而古法诵诗则讲求声音的曲折变化,自然延宕;私塾中、山林里,和着风声雨声,或激越或平和,或醇厚或清冽,读诗犹如唱作,不仅每个朗读者可以有自己的吟诵调,其对诗歌体味的心情亦朗然可见。

马凡美介绍,以诗书传家的家族多有自己的吟诵调。这是代代心口相传,凭记忆演绎。比如曹操的《踏歌行》,钱氏和叶氏的吟诵调就不同,她即兴来了一首曹操的《短歌行》,没有击节而歌,单以手拍击桌面,慷慨激昂,清亮高亢,一股老骥伏枥般雄浑质感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无多……”就这么倾泻而出。——这是钱氏的吟诵调。

而另一种短促激越、亦如金戈铁马的调子唱出的《踏歌行》,则是叶氏家族流传的吟诵调。

中秋再聚

高山流水觅知音

“古人‘中秋’与‘仲秋’通用,春节后离家耕田的人到了仲秋节就要回家团圆。”中秋,是团聚的符号。到了现代,满桌佳肴佐以月饼、果品、肥蟹,家人围坐赏月聊天,这是寻常人过节的方式。而以诗情会友,以吟诵赞佳节的,则是马凡美和她的诗歌吟诵会。从小学生到老师,从退休老人到播音主持人,每每一人在群上发出一声号令,应者便相约而来。

身为语文老师的马凡美热爱国学。她担任了中华吟诵协会理事、成都语言艺术协会理事。一直以来,马凡美四处求学,到首都师范大学学习吟诵的方法,回到成都,把古代读书法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同事、以及周围的国学爱好者。他们成立了成都吟诵支持站、成都诗词吟诵会。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吟诵课题组的老师们不仅学习古琴吟诵,还能自弹自唱诗歌。而每到端午、中秋这样的节日,三五同好便相约雅集,以诗会友。

2017年,吟诵会聚集了来自重庆、四川各地的诗歌爱好者,大家诵诗、作诗;“今年我们邀请了更多的孩子参加,希望能吸引更多的爱好者,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诗会吟诵溢茶香,曲水流觞和天下。金碧海老人是马凡美邀请的年龄最大的参会者。

今年87岁的金碧海退休后日子过得异常充实,唱歌、绘画、书法、劳作是他的最爱。说到中秋吟诗,他选了王维的五律《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吟诵毕,老人还专门提及最后的“留”字要读成liu一声。这是上世纪50年代乡学老师教书时,专门提醒的,至今他还记得。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