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意思是“选取学习别人的优点用来完善修补自己,这是和别人一起做善事。所以君子最看重的就是对别人做善事了。”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态和心理关系密切,通过一个人的心态,就可以看出其心理和本性。《三字经》开篇即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善良的种子,都渴望与人真诚相处,和善相待。但另一方面又说“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是接近的,而后天养成的习性,却有很大差异。
人们常说“作恶易,行善难”,故“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因为作恶是为了满足私欲,是一种夺取和获得的过程,而行善是发于利他之心,是一种付出和给予的行为。
然而得到与失去,就像太极阴阳图一样,相互交替,相互转换,往往一念之差,发生变化。开始作恶容易,但结果必然是失去;开始行善很难,但结果必然是得到。所以,蜀汉昭烈帝刘备的诏书告诫人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俗话说“与人为善 ,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意思是说要善待他人,善待他人对自己就是为善;给别人留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了条退路。
宋真宗时期,寇准和王旦同朝为官,王旦是宰相,主管中书省,寇准是副相,主管枢密院。有一天,中书省有份不符合诏书格式的文件送到了枢密院,寇准看后便告诉了宋真宗,王旦自然受到了真宗的责备,其下属也受到了处分。
不久,枢密院同样有份不符格式的文件送到中书省,中书省的官员高兴地把文件呈送给王旦,认为报复的机会来了。而王旦却让人把文件直接送还给了枢密院。寇准见到文件后十分惭愧,对王旦感激不尽,去拜见王旦时说“您真是有天大的度量啊。”王旦与人为善,宽以待人,不仅消除了彼此间隔阂,保全了自己,还“善”出了政绩卓著的一代名相——寇准。
《易经》里也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行善之人如春天之草,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而善的本源是心,即谓“心生万物”,快乐和痛苦也皆由心中生起,所以说善良是一种选择、一种习惯。
与人为善是一个人最优秀、最宝贵的品质,无论贫穷富贵还是草民高官,首先要有一颗善良而仁慈的心,为人处世始终保持善心、正念,说话要留口德,做事要留余地,圆融而不圆滑,刚正而不固执。
眼是两盏灯,照人先照己;心是一杆秤,称人先自称。他人有过不责怪,于人有恩莫作声。智慧不生烦恼,慈悲没有敌人。唯有如此,即使你没有钱,没有地位,一样受人称赞,被人尊敬,也能平平安安过一生;相反,即使你有权、有势、有地位,如若不能慈悲为怀,手辣心狠,必然遭人唾弃,被人诟病,迟早会落个远扬的臭名。
善良的心是人世间最难得而又宝贵的财富,与人为善,善待他人,既能为自己创造出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为自己提供一个更加能展示自己、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自由空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从施惠于人的过程中享受到心灵的满足和快乐,特别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提升人生幸福指数。
在心里长存善心,常留善念,你的心态就会平和安静,与世无争;你就会少了烦恼,少了*,少了纷争,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多一份爱心,多一分谦让,多一分宽容,多一份同情,你前进的路上便会铺满鲜花,让自己始终保持愉悦的心境,你一定会收获美满而幸福的人生。
与人为善不是为了求得回报,而是能让自己活得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