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4年,李白离开蜀中之后,乘船一路经过渝州,穿过三峡,准备去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游览,行至荆门山之时,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名为《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荆门山,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北岸是虎牙山,长江在这一带水流湍急,地势险要,扼楚蜀咽喉水道,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有“全楚西塞第一关”之称。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远,远方而来。楚国,指的是春秋时期楚国旧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乘船渡江从远方来到荆门山外,来到楚国旧地游览。
年青的李白顺流而下,千里迢迢来到了楚地,心情自然是十分兴奋的,细读首联,我们还可以隐隐约约感受到几分得瑟的感觉:哈哈,天空一声巨响,老子闪亮登场!震撼吧!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指长江。大荒,空旷阔大的野外。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群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展现逐渐消失,长江在空旷辽阔的荒野中奔流。
蜀中、巴东多山,李白坐船一路行来,夹岸都是遮天蔽日的高山,虽然风景奇绝,但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渡过荆门山以后,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缓缓展现,令诗人耳目一新,精神大振。
“山随平野尽”,山本是静止不动的,一个“随”字却让山流动了起来。李白是坐在船上的,从他的视角来看,两岸连绵起伏的山脉迅速向后移动,一座座高山逐渐变得矮小、稀疏起来,宛如没入了辽阔无边的大平原。“尽”在这里作动词用,是完毕、终止的意思,隐含着李白看到山脉隐去,平原展现的新奇兴奋之情。
“江入大荒流”,这一句中的“入”字写得非常有力量感和切入感,形象的写出长江自群山之中奔流而出,横贯大平原的气势。大荒在这里并非是指阔大荒芜的不毛之地,而是指空旷辽远的野外,长江在其中穿行,显得天空格外高远,境界寥廓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