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古琴几根,历史上真实的古琴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6 06:07:03

我们熟知的“琴”字原先即特指古琴,谓之“古”乃因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乐器,流传悠远,高韵雅音,贯越千年,不绝如缕。无论是皇家的庙堂之上,还是隐士的上林之中,无论儒生、道士还是僧人,都有倾听者、倾慕者和擅长弹奏的大家。琴音中融会了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本源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

唐朝古琴几根,历史上真实的古琴(1)

大圣遗音神农氏琴,是唐肃宗即皇帝位后制作的第一批宫琴,其造型浑厚优美、漆色璀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古朴,金徽玉轸、富丽堂皇,琴腹内池两侧有朱漆隶书款“至德丙申”四字,非一般凡品所能企及。

大圣遗音琴是传世唐代古琴中最为完好的一件。琴腹内池的两侧有朱漆隶书款“至德丙申”四字,表明此琴制于唐肃宗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应为安史之乱之后的作品。四字款表明这是一件宫廷用物。

该琴为1947年,被王世襄先生在故宫古物馆的的库房里发现,并请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将其修理,恢复了漆色、断纹与金徽的原貌。此琴以指扣琴背,音坚松有回响;按弹发音清脆,饶有古韵。我院古琴鉴定家郑珉中先生(管平湖先生的弟子)认为此琴可称故宫博物院最珍贵的一张古琴,可以做为鉴定唐琴的标准器。

唐朝古琴几根,历史上真实的古琴(2)

“大圣遗音”琴,通长120.3厘米,隐间111厘米,额宽19.2厘米,肩宽20.2厘米,尾宽13.5厘米,厚5.2厘米。此琴为神农式,琴面浑厚略呈半椭圆状,项、腰作圆棱。通身栗壳色漆,局部有零星朱漆后补,发大小蛇腹断间细牛毛断纹。金徽。琴底发波浪形细纹断。圆形龙池,直径 7.6厘米,扁圆凤沼,长12厘米,宽2.9厘米。琴面为桐木斫,色黄质松,纹直而密,纳音微隆起。紫檀岳尾,制作细润精致。额下由轸池向外微坡,护轸系原作,岳、尾均有后换痕迹,装旧青玉轸足一副,足雕葵瓣纹,轸作6棱尖底,系明黄丝绦长穗。

在同一时期,另一把“大圣遗音”也在民间辗转流传,并最终与王世襄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见证了王世襄与其夫人袁荃猷的爱情。民间版“大圣遗音”最初也是源自清朝宫廷,只是后来被老太监盗出,辗转流落到民间,后被民国初年古琴名家锡宝臣所得。民间版“大圣遗音”与故宫版不同的是,故宫版为神农氏,民间版为伏羲氏,两者外观大体相同,只是在音色和颈部略有不同。

唐朝古琴几根,历史上真实的古琴(3)

王世襄与其夫人袁荃猷都是古琴爱好者,尤其是袁荃猷,更是弹奏古琴的高手。王世襄爱屋及乌,自然对夫人的爱好也是推崇备至,甚至自称为“琴奴”。

唐朝古琴几根,历史上真实的古琴(4)

1940年,当时经济并不宽裕的王世襄夫妇为了买到民间版“大圣遗音”,不得不倾尽家私。先是用三件首饰和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画大观》换得黄金五两,又加上包括母亲遗物在内的三枚翡翠戒指,才换得了这把唐朝古琴。此后这把古琴一直珍藏在王世襄夫妇身边,是夫妇二人最为珍爱的两件藏品之一。

2003年10月29日,袁荃猷去世,王世襄悲痛欲绝,感慨“琴的另一位主人已经不在了,(这些藏品)由我而来,由我而去吧”。便将一生收藏的143件文物,包括“大圣遗音”全部卖掉,算是告慰陪伴了自己五十八年的一生挚爱。2003年11月26日,王世襄的“大圣遗音”被拍出了891万元。八年后,当年拍下的收藏者再次拿出拍卖,成交金额则达到了1.15亿元。

唐朝古琴几根,历史上真实的古琴(5)

自铭“大圣遗音”古琴,世上现存只有两件。难怪清代皇帝要把它入藏寝宫——南宫。幸运的是这张古琴能为历代文人、琴家和帝王所珍重,传世千年。更幸运的是,在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它又遇上了识琴的慧眼,并经古琴大师修复,宝藏至今。“大圣遗音”是中国现存最珍贵的古琴之一,也是唐朝至今保存最好的一架古琴,与“九霄环佩”“枯木龙吟”“春雷”并称为中国传世名琴。

大唐遗音,流传千古,一张琴能从唐肃宗时代流传下来,至今仍能够使用和弹奏,可谓奇迹,千年知音难觅,盛唐气象长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