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在大部分人心理,心理学是个很神秘的学科,一听到心理学,和大家息息相关的感觉可能是:
1: 心理有病?
2:如果她读懂了我的心理,我岂不是很尴尬?
除此之外,心理学还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给我印象最深的心理调适最为受用前些时候,看了一本心理学的书籍,里面介绍了认知行为学派的情绪ABC理论
我们每个人都会生气,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
某人的一句话,惹恼了我们,我们会生气;某人的一个行为让人很不爽,我们会生气;
有些人一点就燃,有些人一碰就火……
如果要问这些人,他们愿意这样吗?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然而,遇到了类似的环境他们还是会条件式的产生相同的情绪反应。
究其原因,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告诉我们,引起我们情绪反应的,不是那个场景,而是你对事件的看法。因此,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信念将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这也就是人们常津津乐道的态度决定一切。
生活当中,我运用最多的场景是孩子教育问题。
我的孩子写作业比较拖沓,三心二意是家常便饭。一说写作业,上厕所,削铅笔(很多铅笔根本不用销),东西掉了,牙疼,背痒等现象轮番上阵。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能忍,时间长了,一肚子火,不发都不行。经常责怪她怎么那么多事,能不能好好的把作业写完再搞其他的。
一次次的说教,批评,我发现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孩子虽然会因畏惧家长的权威而老老实实坐在书桌前,但是却心不在焉,效率很低,看了会让人更加来火。
只要我不严管的时候,我发现女儿的小动作还是会反弹。
虽然每次都是被我压制住,但是我也很难受。一是自己的努力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效果,有种挫败感;二是,自己工作生活中,并不是那种爱发脾气的人,可是唯独在辅导孩子作业时,火冒三丈,自我感觉很不好,不想发火,可是还是发了。
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ABC理论。我就开始反思:我为什么要发火,发火对孩子有什么好处,是不是孩子按照我说的做了,我就脾气好了。
我想不一定。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个不磨蹭的,守规矩的,懂事的,听话的,最好还是个爱学习的。
可是这些都是我们认为的,我们想要的,孩子的真实状况并非如此。孩子的心智是正在成长的,认知是在不断发展的,很多外在表现就是他们那个阶段应有的表现。我感觉反而是我潜意识里所认为的信念(我都那么努力陪你学习了,你还不听话,你还不好好学习),阻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了彼此之间的沟通。我们认为孩子应该听话,孩子应该好好学习,其实不然,孩子的天性爱玩,当出现了我们不希望出现的现象时,我们可以试着调整我们的观念,从理解孩子的行为开始,如果不是特别的出格,我们先接纳她,允许她。
当一次次进行“理解”练习后,我发现我发火的次数少了,孩子也愿意听我说话了,沟通的时候也不再那么木讷了。以前都是我在那说、发泄、抱怨,现在的交流慢慢的变得有来有往。
虽然孩子的拖延行为还在,可我已经不再过分纠结了。我想正是因为我放弃了我说认为的孩子应该怎么怎么样的概念,让我改变了心境,也改善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我在了解了情绪ABC理论后做的尝试和改变。也算我接触心理学的一点感受和分享吧!希望她也能够帮助你。
(码字不易,如果对你有帮助,请动动大拇指,给点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