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古诗句,字咱们都认识,看起来也挺好理解的,但用着用着就用错了。随便举个例子,“一日三秋”是什么意思?很多朋友会认为很简单,不过就是一句肉麻情话:一日不见,就像隔了三个秋天那么长。但事实上,这句话却曾引起过不小的争议。
这话出自《诗经·王风·采葛》,它前面还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后面有“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既然三个月和三年都有了,文史学家们考究典籍后认为“三秋”比较能接受的意思是三个季节,所以“三秋”当是9个月。
无独有偶,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句诗,也是长期被我们理解错了的,它就是: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在第5季《诗词大会》上,有这样一个送分题,开始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划去错误项:A: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饶人。 因为是选错误项,所以答案是B,虽然我们平时爱说“岁月不饶人”,但这只是俗语的说法,原诗是“待人”。
本来这就是个送分题,场上的小选手也很快选出了正确答案,百人团错的人也不多。但接下来蒙曼老师对此诗的解释却让不少观众恍然大悟。原来这两句老师经常用来鼓励咱们的诗,其实并不是劝我们上进,而是劝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行乐,这是怎么回事呢?很多人读此这首诗都感叹:原来靖节先生也这么调皮!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陶渊明这首《杂诗》:
《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写此诗时陶渊明约50岁左右,已正式归隐山林8年了。虽然陶公顶着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的美名,看起来挺洋气、挺洒脱,但事实上他的生活却并不容易,甚至可以用穷困潦倒来形容。晚年他甚至写过一首《乞食》,描写自己向邻友讨食的经历。在这样情形下,陶渊明确实是不太可能让劝我们好好学习之类的,他想说的只是趁年轻要快乐地生活。
除了最后一句外,其它几句其实也是颇有意思的。前4句,诗人无根蒂、陌上尘来形容人生,发出了兄弟何必骨肉亲的感慨,这一想法在当时是很前卫的。后6句写的是与邻里欢迎斗酒的情形,写得生动自然。公元427年,靖节先生卒于浔阳,就在当年还有朝廷大员“赠以梁肉”希望他能出仕,不过穷得饭都吃不饱的他拒绝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也成为了后世文人的集体偶像。
及时行乐和努力上进在很多人眼里,其实是挺矛盾的两种生活状态,但蒙曼老师的一段高明解释却让人对此有了新的认识。蒙曼老师以诗词大会作比,看似是比赛,其实也是在享受读诗、品诗的过程。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咱们努力工作、学习,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若是工作也是自己喜爱的,岂非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