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熟知的一些成语,诸如:亡羊补牢、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狡兔三窟等,都出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浓缩的10句精华,现实又有道理!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记载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政策的变化都和谋士献策、智士游说、辩论等,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典籍。
此书大量应用寓言故事来说明事理,语言生动,文采丰富,其中有不少千古流传的名句,今天分享其中十句名言,与大家一同学习:
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士乐于为知己的人舍生忘死。女子乐于为喜欢自己的人修饰打扮。
赏析:自古都是知心难遇,知己难得,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句话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知己”的渴望,为了知己,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二、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狡猾的兔子给自己准备三个藏身的洞穴,只是为了避免丧命而已。
赏析:这是齐国策士冯谖对孟尝君说的话。意思是劝告孟尝君要想巩固自己在齐国的政治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有许多安全的退路才行。这两句后来形成“狡兔三窟”的成语,用以比喻保障安全的退路越多越好,以便逃避灾祸;也可用于戏称人的住处多,到处都有可安身的地方。
三、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别人如果有恩于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但是自己对别人有恩德,一定不要总惦记着。
赏析:这句话的道理虽然很浅显,但却不容易做不到。现实是,别人有恩于我们,经常会忘记,尤其是一直对我们施恩的人,比如父母、老师,我们往往都感觉不到;但我们要是对别人有点恩惠,却总想着让人家报答,人家要是不小心忘了,我们心里就感觉很不平衡。
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见到兔子了再去放狗,虽然有点紧张,但还不算晚;羊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虽然有些损失,但也不算迟,起码以后不会跑羊了。
赏析:这几句作比喻,说明应及时修正错误,总结经验,以减少损失。见到兔子再放出狗,虽然时间急迫,还来得及;羊已丢失了马上修补羊圈,虽不能找回已丢的羊,但以后就不会再丢失了。以这儿句说明有错要及时改,不可固执错误,否则会造成更大的祸患。“亡羊补牢”已成引用率很高的习见成语。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也就是芈月的侄子)即位后,重用奸臣,国家一天天衰亡。楚国有个大臣叫庄辛,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臭骂庄辛。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五个月后,秦国派兵攻打楚国,攻陷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就讲述了亡羊补牢的故事。
五、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靠用金钱交的朋友,等你的金钱花完了,朋友也就没有了;因为美丽的容貌才和你谈情说爱的,等你年老色衰了,所谓的爱情也就没有了。
赏析:这两句话可以作为人生格言,无论交朋友,还是谈情说爱,一定不要太注重金钱和相貌,这些都靠不住,最主要的还是要以心相交。
六、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
内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容易相互憎恶,有共同的痛苦或忧患的人容易互相亲近。
赏析: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七、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可作鸡的嘴巴,也不愿意做牛的屁股。
赏析:鲍彪注:“《正义》云:鸡口虽小乃进食,牛后虽大乃出粪。”这两句表现的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意识,喻示人们要作自己的主人,而不作他人的附庸;宁可在小局面中独当一面,也不在大局面中任人支配,俗语有“宁为鸡头,不作凤尾”,与此意同。
八、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前面的事情不能忘记,它可以成为后事的老师。
赏析:这句话很经典。告诉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忘记以前的教训和经验,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忘性特别好,记吃不记打,遇到一点诱惑就忘记教训了,这就不可救药了。
九、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
谋略泄露了,事情一定不能成功;计划不果断,名望也不能建立起来。
赏析:若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谋划并注意保密,若计划泄露了,或多谋而寡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则将一事无成。这个道理可广泛地适用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领域。
十、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
双生的孩子长得极为相似,只有他们的母亲能一眼分辨出来;利害混淆在一起的事物难以分辨,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赏析:这几句形象的比喻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利害关系,往往都是混杂缠绕在一起的,或看似有利实则有害,或看似有害实则有利,或虽有小利却存大害,或虽有小害而终获大利,令人分辨不清。唯有智者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存精,顾此及彼,由表及里,看到问题的实质,不为斤斤小利所诱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在这个时候还能审时度势,明辨是非的人,才称之为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