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的很多地名,都和圪字脱不开关系。五原县全是“圪旦”(指圆形、突起的东西),较高地形叫“圪梁”“圪堵”“圪台”,地形略显低洼的地方就叫“圪巴”“圪卜”。
听说,土生土长的巴彦淖尔人,每五句话里就必会带一个“圪”。
有一种将就叫“圪且”
有一种放肆叫“圪呲”
有一种可爱叫“圪能”
很小的颗粒叫“圪森森”
稍大点儿叫“圪渣”
再大点儿叫“圪瘩”
又大点儿叫“圪蛋”
更大点儿叫“圪堆”
高而尖叫“圪尖尖”
浅坑叫“圪卜”
深一点儿叫“圪洞”
有一种哭泣叫“圪抽”
有一种痒痒叫“圪哩”
有一种散步叫“圪溜”
手臂叫“圪膊”
膝盖叫“圪起盖”
手肘叫“圪扭子”
自己叫“圪儿”
睡下叫“圪躺”
半躺叫“圪酿”
小口喝叫“圪抿”
一下子叫“一圪蛋”
蹲下叫“圪蹴”
磨蹭叫“圪拖”
看到这里,脑子里是不是只有一个“圪”字了?
还有一段好玩的方言:
树上圪蹴着俩个麻雀儿,一个麻雀儿对另一个麻雀儿说:圪挤甚了,你往那半切圪蹴圪蹴,把我乃毛也压圪出了。另一个雀儿说:压圪出了就给你往展扑拉扑拉就行了哇!
翻译:树上蹲着两只麻雀,一只麻雀对另一只麻雀说,挤什么呢,你往那半边挪一挪,把我的羽毛也压坏了。另一只麻雀说,压坏了我帮你整理整理就行了。
04
沙海变绿洲
欣赏了美景,尝遍了美食,“叨了”巴盟话,巴彦淖尔还有一个地方值得关注——磴口县。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在这里,沙漠是绝对的主角,面积占到了县域总面积的近7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乌兰布和沙漠每年通过刘拐沙头向黄河输沙7000多万吨,被黄沙抬高的河床,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
△如今的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
后来,磴口人为了守护家园,开始在沙漠中植树治沙。
成年梭梭一般高1至4米,一棵能固定10平方米左右的沙漠,是当之无愧的治沙先锋。在磴口县已经治理的沙漠中,梭梭的种植面积占到了90%。
种植巨菌草也是治沙的手段之一。和种梭梭树相比,种植巨菌草的经济效益更高,它不仅可以用来栽培食药用菌,同时也是易被牲畜消化吸收的上等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