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最早是用在战场上,战鼓擂声响起,将士们慷慨激昂,没有一个不拼尽全力。第二次战鼓响起,将士们的士气大减,第三次的时候,将士们已经没有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心了,可见在战场之上,战鼓也是极其重要的。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以前的时候就从教科书中学习了《曹刿论战》这篇文章,里面记录了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长勺之战,其中就有这句话,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这场战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吧!
公元前684年,这一年是齐桓公继位的第二年,齐桓公为报当初管仲一箭之仇,拜鲍叔牙为大将,领兵二十万,战车五百辆,对鲁国发动了战争。
而齐桓公是鲁庄公的舅舅,当然,政治和战场上,这些亲戚关系是没有什么用的,该打还是要打。而齐桓公之所以会在这一年攻打鲁国,也是因为鲁国在前一年干涉齐国内政。鲁国军民众志成城,决心与入侵之敌决一死战。
可打仗不是游戏,不仅要有精兵,还要有强将。自从去年干时(今桓台县)一仗,鲁国被打的溃不成军,庄公化妆脱险,至今,将官还闻齐军名而丧胆。
就在鲁庄公对这一战发愁的时候,有个名叫曹刿的人进宫和鲁庄公谈了一番。这是曹刿第一次出场。
当齐军打过第一通鼓的时候,鲁庄公也要下令擂鼓,准备冲击,但大将军曹刿阻止住了。一直等到齐军擂过第三通鼓时,曹刿对鲁庄公说: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大大振作,第二次就要差一些,到第三次击鼓时,士兵几乎没有勇气了。当敌人已没有勇气时,而我军勇气正高涨,这才是取胜的最好时机。在曹刿的帮助下,鲁庄公打胜了这一仗。
战斗结束后,鲁庄公问曹刿这是怎么回事,曹刿回答说:"齐军第一次响起战鼓时,士气正旺;第二次士气开始减弱;第三次时士气几乎全部消退了。而我军战鼓一响,将士们士气正旺。以士气正旺的军队与士气消退的军队作战,胜利当然会是我们的。
这便是一鼓作气的故事了,虽然只是把握了战鼓的节奏,但是最终却也因此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真的是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