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战役中,战鼓刚响,一方就败了,士兵们丢盔弃甲地逃走,有的士兵逃了一百步才停住,而有的士兵逃了五十步就停住了。是不是逃一百步的就比逃了五十步的胆小呢?
梁惠王很喜欢和别国打仗。
有一天,他问孟子:“我对于治理国家的很多事情,真是费心费力了:河内年成不好了,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同时又把河东的粮食,调剂到河内去。假如河东年成不好,我也同样设法去救济。我看看邻国,实在还不及我那样疼爱百姓呢。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而我们梁国的百姓,也不曾因此而加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孟子就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的事情打个比方吧!战鼓咚咚的一敲起来,双方的士兵,就刀比刀枪比枪的接了仗。在这个时候,打败的一方,肯定会丢了盔甲扔了刀枪快点逃命。在这些逃命的人中间,自然有的逃的快,有的逃得慢;可是逃跑总是不体面的,假如有一个人逃了一百步停了下来,有一个人逃了五十步停了下来;这个逃了五十步的人就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说他:你真胆小如鼠,这么怕死,怎么能打胜仗!你看对不对呢?”
梁惠王说:“当然不对!那人只不过还没逃到一百步,却也是逃跑了的!”
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个道理,那么你应该就知道你的百姓不比邻国多的原因了吧!”
这个寓言常用来比喻同样有缺点的事物或现象虽然程度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只看到别人的过失而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孟子用这个比喻,指出梁惠王的移民救荒政策与邻国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并告诉他不要从表面上看问题,而要善于发现问题的实质,启发梁惠王实行所谓的“仁政”,从根本上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