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可以替代我思考;但我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思考就不可取了。
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学史上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经典”之一。
名家对《瓦尔登湖》的评价《瓦尔登湖》这本书,就像湖水本身,它远离世俗的喧嚣,又以神秘和奇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
中国文学大师张爱玲评价道:
他胸中自有山水,寥寥几笔,随手画来,便有一种扫清俗气的风度。技术上虽未必完美,可是格调却是高的。
美国著名作家E.B.怀特说:
梭罗记下了人跟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让人们在饥饿的一天中不断从中汲取营养。《瓦尔登湖》是最早一盘充满维生素的菜肴之一。
《瓦尔登湖》的译者徐迟几乎是给出了最高的评价:
《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3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清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瓦尔登湖》在思想、内容、语言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梭罗以“出世”的姿态,积极活跃地探讨着“入世”的问题,看似是隐居在森林,但实际思考的,仍然是社会生活中人的各种问题。
《瓦尔登湖》,很多人为之叫好,很多人却读不下去。
喜欢的人,手不释卷;但更多人慕名而来,却是败兴而去,反复拿起书来又丢下,进度始终都停留在前几页。就像榴莲,喜欢吃的人,唇齿生香。没吃过的,大都被拒人千里的味道给耽误了。
那么如何能品尝到这部“经典”的味道,去领略带着田园宁静的《瓦尔登湖》呢?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瓦尔登湖》难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写作内容
《瓦尔登湖》,是作者梭罗的独居感悟之作,在瓦尔登湖两年多的时间,他抛开各种干扰,自建森林小木屋,过最俭朴的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和思考关于人、自然、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
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角度,及其背后支撑的价值观,与现在,甚至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观念都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是全新带有实验性的。
他是一个逆袭而来的英雄,这就使我们在理解他表达的思想时,稍显吃力。
二、写作目的
作者在开篇提到,很多人对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方式有疑问,包括如何生活,孤独与否,以及有没有做慈善等问题。
他文中写道:“我答应在这本书里回复这些问题,所以要请那些对我的私事并不上心的读者谅解。”
如果我们对梭罗的在瓦尔登湖的独居生活,不曾了解,也没有提出过疑问,那翻开这本书后,总感觉作者是在没头没脑的自嗨和啰嗦。
三、写作手法
散文化的叙事方式,没有小说的对立与冲突,没有强关联的情节。
作者思考的问题涵盖面广,抛出来的观点相当密集,使人在读的过程中,需要一直处在应接不暇的思考状态。因此,这绝不是一本轻松的旅行攻略,而是深入灵魂深处自问自答的哲学探讨书。
四、写作立场
我们经常会强调写文要站在读者的立场,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感受。但梭罗却相反,他在写作的立场上,更忠实于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记录,而不是刻意迎合读者的喜好。
在独居瓦尔登湖时,不受人干扰,常常是以一种冥想入定的方式来思考,书中往往有大段细致的感官体验描写,多是作者深层意识下的内容。如果不能完全静下来心,我们就很难沉入到梭罗所描写的那个宁静世界。
这样的写作立场,就让如今《瓦尔登湖》的评价,和多数阅读者体验差异很大。
当然,经典从来不会因为难读而停下传播的脚步。
针对以上四点难读的问题,我们来一一对应梳理。一、梭罗的价值观——>写作内容
想要弄清人的行为和选择,就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价值观。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梭罗其人,请参考下图。
针对梭罗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角度,我们先来了解下作者,参考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