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但越王勾践,仅仅靠“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就能打败吴国吗?其实不一定,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我们为什么一直津津乐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呢?并且经常拿这个故事,激励自己或者激励别人?这里面就涉及到管理学和心理学中“归因理论”的相关知识。那我们从“归因分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同时也学习一下什么叫归因分析。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示意图
何为“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提出,主要用于分析我们日常遇到的生活现象或事件行为的原因。
海德认为人有二种强烈的动机需要:理解环境和控制环境;为了满足这两种动机需要,普通人必须要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并且经过归因来预测他人的行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满足“理解环境和控制环境”的动机需要。
其实,通俗的讲,“归因”就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推论出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或者预测他人的行为。
拿越王勾践的故事来说,人们认为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是因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造成的,认为这是越王勾践自身努力的原因,其实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他自己努力的自身原因之外,还有对手吴国的外部原因。
归因理论
故事背景越王勾践自夫椒战败以后,仅剩5000余人,退守会稽山。吴军乘胜追击,占领会稽城,包围会稽山。越王无奈,采纳大夫范蠡、文种建议,派文种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请其劝吴王夫差准许越国附属于吴。伍子胥劝吴王不要同意,但此时,吴王夫差急于北上与齐国争霸,所以没有采纳伍子胥的建议,就与越国讲和,并率军回国。
越王的美女贿赂
越王勾践乃以甲兵五千人栖於会稽,使大夫种行成於吳,请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
夫椒之战,虽然吴王夫差大获全胜,但是没有乘胜一举消灭越国,而是准许越国议和,为以后越国的发展,继而攻灭吴国埋下了隐患。
归因理论分析越王勾践复仇归因理论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另一种是外因,比如外界的压力、天气、情景等。那我们从归因理论的内因和外因,来分析一下越王勾践战败以后,为了复仇所采取的策略。
从内部原因分析越王勾践采取的策略
1、卧薪尝胆、牢记耻辱
吴王夫差接受越王勾践的议和建议后,就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感觉受到了侮辱,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
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并且找了一个苦胆悬挂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坐着、躺着的时候,都仰望着苦胆,饮食的时候也要尝尝苦胆。并时刻提醒自己说:“你忘记了会稽的耻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