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编者按:首先给部分读者普及一下寒食节,最开始,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春祭节日,就在清明的前一到两天,而清明曾经主要是踏青。如今,清明前后的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的风俗大多都并入了清明节节俗当中。
关于寒食的诗,最为著名的当是唐人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还记得电影《青蛇》里,当年风华正茂的王祖贤在江南飘满花瓣的小河里游泳,岸边传来的读书声就是这绝句,于是白蛇第一次春心萌动——这也可算是徐克电影的经典镜头之一了吧。
但是其中所谓的“汉宫”和“五侯”是典型的唐人笔法:以汉喻唐。寒食节的起源大约是春秋时代一个悲伤的故事,在汉魏时代可能都并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而到了唐代终于众望所归的成为了“寒食七天乐”。
古人的历法,最重两至,即冬至日和夏至日,因为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两天的日影比较容易观测。因此,最初的许多时令节日都是依据两至确定的,寒食节既是在冬至过后的一百零五天,也就是清明的前几天。而过节的关键就是:吃冷食。相传是为了祭祀春秋贤人介子推(或者叫介之推、介推都可以),据说晋文公为了逼迫躲进绵山里隐居的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而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没有出来,晋文公大惭悔,下令以介子推去世这一天为寒食节,全民不许生火做饭,是以为纪念。
介子推割肉
以上是关于寒食节起源的标准故事,但是,介子推真的被烧死了吗?这个悲惨的结局其实并不见记载于先秦关于晋国的史书中。介子推早在《左传》中就被史官所推重,因为他是辅佐晋公子重耳上位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文公早年流离各国的时候,他就不离不弃,最著名的故事是,有一次文公流浪途中没有粮食吃,每天介子推却都能找到肉给他吃,后来文公才知道,介子推是割了自己大腿的肉,以此奉君。除此之外,据《左传》说,晋文公上位之后封赏群臣,唯独介子推自愿隐居,不愿意接受高官厚禄,只愿到介休的绵山之中供养老母。因此,一个又忠又贤又清高,辅佐君主纯是一片真情不为名利的高尚形象就这样流传了开来。
可是,大概先秦人也非常不理解这样的结局,在先秦诸子的记载中,就渐渐有了流言蜚语:据说介子推和晋文公的关系并不简单哦。汉代的太史公司马迁敏锐地嗅到了一股八卦的气味,因此讲这些故事整合在了《史记》中,成为了我们今天熟知的介子推冤死的另一个版本:
据司马迁总结说,在文公发迹之后大赏群臣,竟然忘了曾经给自己割肉的介子推。介子推望着自己大腿上的伤疤,发觉这前半生的真心终究是错付了,内心愤恨,发誓绝不再和重耳做朋友,背着老母一怒之下上了绵山。而此时晋文公也幡然悔悟:我真的只是忘了,并不是真的不赏你啊!于是再三去山中恳求。当年的深山老林,植被茂盛,一片莽林,既是是一国之君,发动人力物力也很难从中找到介子推母子二人,于是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把介子推逼出来,结果竟然将他二人活活烧死了。晋国百姓怜之,于是年年祭祀,由此可见,森林大火,需防范于未然,而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还是可爱的人民群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