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被亲人鄙视,苏秦和家人对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1 22:34:41

苏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著名谋略家鬼谷子的徒弟,与张仪是同门师兄弟。同时,苏秦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游说六国合纵抗秦之人,在战国后期纵横各国的大舞台上,苏秦留下了其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后世的人们永远的记住了这位伟大的纵横家。

战国时期,苏秦出生于周王室的所在地洛阳,早年就投奔到了著名谋略家鬼谷子,确实学到了一些真本事。然而,苏秦的运气似乎不太好,刚开始在各个诸侯国中进行游说多年,却没有任何收获。

多年游说未果后,因为贫困的缘故,已经年过中年的苏秦开始回到了老家洛阳。回到老家洛阳之后,一事无成的苏秦迎来的是亲戚们的一片嘲笑与讽刺。哥哥、姐姐、嫂嫂、妹妹、妻子、侍妾也都讥笑苏秦,并且说到:“我们周人的习俗都是努力辛苦的从事工商业,以求获得十分之二的利润。然后你却专门以油嘴滑舌为本业,生活的困苦,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苏秦被亲人鄙视,苏秦和家人对话(1)

经历了兄弟姐妹等人的一番嘲笑讽刺后,苏秦感到了无比的惭愧,自尊心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于是开始闭门不出,把自己锁在书房里,遍读群书。经过一年多的苦读总结反思,苏秦自认为参透了功成名就之法,开始再次出山,重操旧业,游说各国。

然而,现实永远是那么残酷,再次出山的苏秦第一个选择游说的对象就是当时的周显王,结果以失败告终。周显王身边的人都认为苏秦就一个油腔滑调之人,没有真本事,以至于周显王根本就没有信任苏秦的任何话。

游说周显王失败的苏秦毫不气馁,开始向西进入秦国,以“称帝之道”来游说当时的秦国国君秦惠文王。而此时的秦惠文王根本就没有瞧不上苏秦,结果苏秦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随后,苏秦向东前往燕国,以“合纵抗秦”游说当时的燕文侯,没想到这一次苏秦终于成功了。在燕文侯政治经济双重支持之下,苏秦又先后成功游说了当时赵、韩、魏、齐、楚五大国的国君,六国一致同意合纵抗秦。

于是,燕、赵、韩、魏、齐、楚战国六雄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合纵联盟后,苏秦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个合纵联盟的领导者,同时也成为了六国的国相,佩戴六国相印。六国合纵之后,秦国十五年都不再敢窥探函谷关以东的各国土地。

苏秦被亲人鄙视,苏秦和家人对话(2)

当苏秦佩戴着六国的相印回到赵国告知赵王的时候,在各国诸侯王的盛情赠送之下,苏秦队伍的车马辎重人数规模变得十分庞大,就像是一个诸侯王出行的队伍。

当苏秦的庞大队伍途经他的老家洛阳的时候,太史公在其《史记·苏秦列传》中,对于当时周显文、苏秦的嫂嫂等亲戚的形象刻画都相当的细致,使其跃然纸上:

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於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当听说苏秦的庞大队伍要途经洛阳的时候,周显王十分恐惧,赶忙派遣大队人马到苏秦经过的道路进行清扫,并且派使者专门到郊外欢迎苏秦。在苏秦经过的道路上,苏秦的弟弟和嫂嫂都低头侧目着、不敢正视,并且跪在地上双手举着盘子中的食物。

苏秦看到嫂嫂这个样子,就笑着问到:“嫂嫂为什么要前倨后恭呢?”嫂嫂像蛇一样匍匐前进、掩面哭泣似的道歉着说到:“这是因为看到您如今地位如此最高、财富如此之多啊!”

看到自己嫂嫂在自己的富贵前后的截然不同的两副嘴脸,苏秦大发感慨的说到:“同样还是一个人,在富贵了后,亲戚都会敬畏尊重他,而在他还是贫穷的时候,亲戚也都会瞧不起他。连亲戚都如此,更何况普通人的众人啊!假如我当初在洛阳就有两公顷的良田,我如今那能够佩戴着六国的相印啊!”于是,苏秦把自己的千金财富都分给了亲戚朋友。

苏秦被亲人鄙视,苏秦和家人对话(3)

苏秦的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世间的两条普遍定理。第一,“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当一个富贵之时,亲戚朋友则会争先恐后的攀亲带故、讲关系;当一个人贫困的时候,亲戚朋友则会尽可能的远离。这也算是人性的弱点,几千年来,不管社会发生了如何的变化,人性依旧如此。

当然,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也算是人类共同所知的常识了,怀有一颗平常心正视人性、尊重人性,不悲不恼,坦然的面对就是了。如果能够做到“宁叫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那这人的格局就很大了。

第二,对于强者来说,苦难绝对是一笔财富。正如孟子所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就像苏秦所说,假如我当初在洛阳就有两公顷的良田,我如今那能够佩戴着六国的相印啊!如果生活的富有,会安于现状;当深受贫困之苦,自然会穷则思变。如果没有当年的那些生活的困苦、亲戚的嘲笑,也许就没有苏秦的发愤图强了。

当然,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来:能够经受住苦难之人,不一定会成为成功人士;但绝大多数成功人物,都是经受住了世间苦难之人。当我们遍读史书,会发生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是如此。

参考资料:〖 《史记·苏秦列传》 、 《资治通鉴·周纪》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