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料来看,雍正的十四弟有胤禵、胤祯、允禵三个名字。就《玉牒》而言,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版《玉牒》是按“胤禵”进行表述的,而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直格本《玉牒》中则反映出,当时“胤禵”已经改名为“胤祯”。
雍正继位后,他的众兄弟为了“避讳”,名字中的“胤”都改成“允”。雍正十四弟叫“允禵”是正常的。可是在康熙皇帝健在时,他叫“胤祯”,与四哥“胤禛”同音,似乎有些不妥。会有人说在满语里面“胤禛”、“胤祯”读音不同。我不懂满语,不知道“胤禛”、“胤祯在满语里面怎么读。但是我知道“祯”繁体字“禎”与“禛”相似,“禎”字加三四个小横就是“禛”。
明朝、清朝顺治康熙两朝的官话是“南京官话”(与现代南京话有差距),雍正继位后大力推广北京官话,造成大量入声字读音消失,同音字大量增加。我才疏学浅,不知道“禎”、“禛”两字在南京话里有什么不同 ,请熟悉南京话的朋友指教。
如果这两个字在南京话里面读音相同或相似,这件事就有些蹊跷。康熙皇帝汉学知识丰富,肯定知道这两个字字音相同、字形相近。为什么给两个儿子起容易混淆的名字?可能有人会说康熙皇帝就这么起名字,谁敢反对?不错,谁也不敢反对。可是这件事总是透着古怪。
大胆假设一下,皇四子本不叫胤禛,康熙皇帝本来就想传位给十四子。康熙临终前, 皇四子在隆科多帮助下控制了畅春园,面对几个儿子有气无力说要传位给胤祯,皇四子离得最近,宣布皇帝为自己改名“胤禛”,并且在隆科多的帮助下写好满汉文字遗诏,传位皇四子“胤禛”。登基之后,雍正修改了以前所有的皇室档案,凡是涉及到自己的名字,都改成“胤禛”。并把十四弟改名“胤禵”、后改名“允禵”。可是一个大问题又来了:皇四子以前叫什么名字?
以上是开个玩笑,不管怎么说,即使禛祯字形相同 ,想篡改遗诏也不容易,不如重写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