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真实感受,茨威格到底有多强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2 17:21:07

1、茨威格的出身

《昨日的世界》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文学作品。

茨威格出生在富裕的犹太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社上发表诗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茨威格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和平奔走呼告,在这期间,他目睹了丑恶的现实,洞察了社会的矛盾,而让他触动最深的是社会道德的沦丧。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的残酷暴行,对犹太人的血腥屠*,使茨威格流落巴西。欧洲大陆满目疮痍,一片阴霾,他无法忍受黎明前的黑暗,最终走上了自尽的道路。

茨威格真实感受,茨威格到底有多强(1)

2、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处于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太平盛世里生活着,谁也不相信会爆发战争和革命、也不会出现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茨威格的父母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里。他的父亲30岁时,将一家小作坊扩展成一家规模很大的企业,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人物。但是,茨威格的父亲却非常低调,他拒绝接受任何的头衔和身份,他向来洁身自好,淡泊名利。茨威格把他热爱自由的这种天性归功于他的父亲,他也一贯拒绝外在的荣誉,从不锋芒毕露。

茨威格在维也纳长大,小学毕业以后被送进文理中学,然而,学校死板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让崇尚自由的他深恶痛绝。于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茨威格积极主动寻求精神上的真正独立,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去看戏剧、切磋文学和艺术、尝试写作、写诗。

渐渐地,茨威格写的作品被一些不知名的小报采用,甚至还拿到了稿酬。茨威格和他的朋友完全沉浸文学的世界中,很少注意到祖国的变化,直到后来,他们才意识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个人自由也在欧洲消失了。

3、年少情窦初开时

上中学时,茨威格和他的同学都步入了青春期。而青春期的性成熟在那个时代完全是个人隐私问题,情窦初开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抑或是公众场合,都不能谈论性的问题,甚至还要把引起性欲的念头都压抑下去。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可以用理性来战胜自然的本能,只要对年轻人不提起性,他们就会忘记身上存在的性欲。

事实上,那种遮遮掩掩的伎俩只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由于人们不愿意把那种自然的本能公开流露,所以在好奇心地驱使下,他们会在私下找不太健康的发泄渠道,比如偷看女子游泳、买裸体照片、看粗俗下流的戏剧、找娼妓。那一时代的人对性更为痴迷,因为越是得不到,*就越强烈。

茨威格真实感受,茨威格到底有多强(2)

中学毕业后,茨威格成为一名大学生,这个“大学生”的身份给了茨威格很多自由。因此,他开始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同时,《新自由报》上也刊登了他的一篇散文。《新自由报》在整个奥匈帝国的政治声望很大,可以说谁能在它的头版上写文章,就等于他在维也纳家喻户晓。

后来,茨威格在布鲁塞尔见到了青年诗人维尔哈伦,茨威格非常喜欢维尔哈伦的脾气秉性,于是,他决定翻译维尔哈伦的诗集并为他写传记。由于茨威格的宣传,维尔哈伦在德国名声大振,他的戏剧也出现在德国的舞台上。

4、曲折的路,或许才是正确的路

就如海明威所说:“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此后无论你走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随你”。所以,在茨威格获得自由的第一年,他送给自己的一件礼物是去巴黎旅行。当他站在巴黎的街头时,感受的不是奢华,不是富丽堂皇,而是浓郁的艺术气息。

通过维尔哈伦的介绍,茨威格又遇到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物。

茨威格第一次见到罗丹时,他邀请茨威格去创作室参观他的作品,在参观的过程中,罗丹发现雕塑上有些瑕疵,便开始一心一意地修改,他全神贯注埋头于自己的创作,忘了时间,等到终于修改完成,他脱下工作服,走出房门的时候,发现了茨威格。

他有些恼怒地看着茨威格,但是,他马上想起是自己邀请茨威格进来的,便赶忙向茨威格道了歉。茨威格感激地握着罗丹的手,因为他在那三个小时看到了一切伟大艺术的永恒秘密,那就是全神贯注。茨威格从那时起,就开始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要做得好,就应该全身心投入。

茨威格真实感受,茨威格到底有多强(3)

茨威格在很早的时候就发表文章,但在创作的过程中,好像中了诅咒一般。他创作的第一篇诗剧,诗剧中的演员就因病去世。茨威格年轻时的偶像凯恩次请求为他定制独幕剧,当完成剧本进行排练时,凯恩次因患重病去世。多年后,茨威格的好友亚历山大·莫伊西请求他翻译皮兰娄德的新剧本,莫伊西在这部剧中是主演,然而,在排练的前几天,莫伊西也因病去世。

这连番的打击像噩梦一样给茨威格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于是,茨威格不得不放弃歌剧的创作,开始走向了另一条道路。

5、欧洲的光辉与阴谋

19岁的茨威格得到过不少人的提携,瓦尔特·拉特瑙就是其中一位。瓦尔特是德国实业家、作家和政治家,曾经担任过民主党派的领袖,是德国通用电气总公司的经理、董事。后来,在希特勒攫取政权后被国家主义分子暗*。

茨威格的视野从纯粹的文学扩展到对当代历史的关注,这应该归功于瓦尔特,他鼓励茨威格走出欧洲,去印度和美洲看一看。茨威格听从了他的建议去了印度,后来,茨威格又造访美洲。

茨威格在行走的时候发现欧洲的发展前景一片光辉灿烂。但这种光辉的背后隐藏着危险,欧洲各国迅速崛起,法国的财富已堆积成山,。意大利、奥地利、塞尔维亚也都想着对外扩张土地,德国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战争的乌云即将笼罩欧洲。

然而人们相信欧洲的精神力量,也就是说欧洲的人道主义精神决定不会发生战争,这使得人们忽视了战争即将来临的危险。所以,这个时代需要一个高瞻远瞩的人,时刻提醒大家要警惕战争的爆发。罗曼·罗兰就是这样的人物,他连续发表文章,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的战争。但是人们不理解他,甚至指责他是卖国贼。

可冥顽不灵的人们坚持认为战争太遥远,所以,他们仍然无忧无虑的生活着,直到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刹那间将一个太平的世界击得粉碎。

6、乱世出枭雄,时势造英雄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诺·普林西顿枪*,一个月后奥匈帝国便向塞尔维亚宣战,自此一战爆发。

茨威格真实感受,茨威格到底有多强(4)

战争需要感情的冲动,强烈的感情需要人为地煽动,而德国的军事局认为,这种煽风点火的工作由知识分子来做最合适不过。因此所有的知识分子都顺应时势为战争做宣传,煽动群众闹事、制造谣言。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莎士比亚被赶出德国舞台;莫扎特和瓦格纳被赶出法国和英国的音乐厅···

几个星期以后,茨威格为了躲避那些危险的群众,迁居到维也纳的郊区。然而隐居到郊区也没起到任何作用,气氛仍然很压抑。这时候,茨威格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表达一下自己的信念,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公开表示,文学家们即使在战争中也要主持正义和人性。

他的呼吁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其中,罗曼·罗兰的回应给了他莫大的鼓励。罗曼·罗兰还倡议,应该将各个国家最重要的文化名人邀请到瑞士来,共同举行一次会议,以便统一立场,并向全世界发表一份呼吁书。尽管这项计划以失败宣告结束,但是,茨威格却通过这次努力坚定了为世界和平不懈奋斗的信念。

7、瑞士,欧洲的心脏

在战争期间,茨威格突然接到苏黎世剧院经理的一封信,信上说要将茨威格写的反战剧《耶利米》搬上剧院舞台,并邀请他参加剧本的排练。茨威格立刻表示同意,因为瑞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中立国家,在那里言论依然是自由的、思想也非常开明。

几天后,茨威格从日内瓦返回苏黎世,参加《耶利米》的首演仪式,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美国公使和几个协约国的知名人士也观看了演出,德国也知道了这部反战剧,但茨威格并没有感到不安,因为战败的丧钟已经敲响,德国的失败已成定局。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已分,德奥联军濒临崩溃,茨威格怀揣着“立刻建立一个共同的欧洲”的梦想,回到祖国奥地利。但是,他发现自己面对一个异常残酷的现实:“奥地利被分割的只剩下残缺不全、还在淌着血的躯干。”在六七百万奥地利人中间,就有二百万人挤在首都维也纳,他们在那里挨饿受冻,城市的基础设施被破坏殆尽,普通老百姓在恶性通货膨胀的环境下艰难求生。

当时的奥地利和德国的价值观都在下降,各种奇谈怪论和富有神秘色彩的生命学说盛行起来;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也十分泛滥;戏剧作品中多是乱伦和弑父的题材。但茨威格却很享受这个混乱的时代,他能够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独立,随后便诞生了像《马来亚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样的作品。

茨威格真实感受,茨威格到底有多强(5)

8、美丽新世界

1919年、1920年、1921年是战后奥地利最艰难的三年,战后的大崩溃、国人的仇恨、货币的贬值,致使人们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一切却突然变得好了起来,人们又重新能够吃饱穿暖、学习工作。茨威格感到自己又有了精力,可以出门旅行了。

在那段时间里,茨威格去过很多地方,在众多旅行中,俄国之行使他特别兴奋。首先他见到了列宁格勒这座布局恢弘,宫殿壮丽的城市;其次,他又见到了托尔斯泰的坟墓,那座坟墓简朴的让人心酸,它坐落在高大茂密的树林之中,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铭文。茨威格在俄国所见到的一切,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的坟墓显得更伟大、更让人感动的了。

茨威格在那里受到空前的欢迎,而最让他高兴的是,建立了与高尔基的友谊。茨威格见到高尔基时,他的肺已经坏了,可他依然顽强的活着,他每天都在写着长篇小说,回答着工人们的问题。对茨威格来说,和高尔基在一起就好像见到了未来的俄国,一个具有宽广、坚强和深沉灵魂的俄国。

经过几年旅行之后,茨威格选择萨尔茨堡作为自己的定居地,茨威格在那里生活了将近15年,那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的主要作品、优秀的中篇小说和人物传记都写于那个美丽的地方。

9、希特勒:恶魔的崛起

一战后,希特勒利用人们对反犹主义和民粹主义的不满,公然抨击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希特勒的策划下,纳粹党焚烧了国会大厦,希特勒被紧急授权,仅几个月的时间,希特勒便禁止了媒体自由,废除了其他党派,通过了反犹太法案。

德国在希特勒掌权后,纳粹分子便开始教唆大学生去实现自己的反叛思想,他们聚众闹事,将书从书店抢走,钉在耻辱柱上焚烧,茨威格的书也在其中,茨威格的这个名字甚至成了希特勒的眼中刺,作为一名和平战士,茨威格在当时创作了很多明令禁止的作品,最终,茨威格被驱逐出境。

茨威格被打上罪犯的烙印,他的内心不胜痛苦,不过,在他最黑暗的时代,茨威格有幸和弗洛伊德相识。弗洛伊德是犹太人,德国合并奥地利后,在奥地利*害犹太人,并且公开烧毁了弗洛伊德的许多著作,弗洛伊德的学生将他从维也纳救了出来,然后将他送到伦敦。纳粹政府在弗洛伊德走后*害了他的四个妹妹,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在伦敦去世。

一个不寻常的上午,收音机里传出了英国向德国宣战的消息,这条消息必然会全面改变这个世界,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在默默倾听这条消息的那些人中,将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对所有人来说,这样的消息带来的是悲哀、不幸、绝望和危险。一场更可怕、范围更广泛的战争将再次降临。一个时代结束,一个新时代又将开始。

茨威格真实感受,茨威格到底有多强(6)

茨威格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恰好站在了“地震最剧烈的地方”,他亲眼目睹了世界大战的残酷与无情,他曾经享受过最充分的个人自由,也品尝了数百年来人类的不自由,他试图用文字来表达内心对自由的向往。强权与暴政固然能够剥夺一个人的人身自由,却永远无法剥夺他心灵自由的权利,就如他的遗书里所言,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财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