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诗子尘
我们在读古诗词中经常会碰到用“杜鹃”这个典故做意象词的!最为经典的是后唐李商隐《锦瑟》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和北宋秦观的《 踏莎行·郴州旅舍 》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还有“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
那杜鹃这个典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此杜鹃非杜鹃花的杜鹃,而是源自于一个很凄美哀怨的神话故事。
周朝末代蜀地有位君主名杜宇,教导百姓循农时植庄稼,深得百姓拥护。后因宰相鳖灵开明治水害有功,杜宇感激开明,遂主动禅位于鳖灵,自己则离国西山隐居。因为听到了说他和鳖灵妻子私通的谣言后,抑郁忧愤的死在了穷山恶谷里。死的那天恰逢暮春,鹃鸟从早到晚苦啼不止,声调凄切,与“不如归去”的语音很相近。蜀人听了感到悲哀,都说鹃鸟是杜宇的魂魄所化,以示思念。因而人们把鹃鸟叫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历代诗人多借杜鹃啼血之说,抒发怀国和思乡的情感。
李商隐在《锦瑟》里借用“杜鹃”这个典故是他自己感伤的情怀,意思是只能像托身杜鹃的望帝那样,化为无穷无尽的哀鸣。而北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借用“杜鹃”这个典故则是将情景拉入到了悲凉之谷底,“可堪孤馆”和一个“寒”字,写尽了词人心中的孤苦凄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