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中国人应该都还记得小学里学过寒号鸟的故事,讲的是寒号鸟好吃懒做,天晴暖和时不及早筑巢做准备,到冬夜在悬崖缝里冷得直打哆嗦,喊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然而第二天放晴后又得过且过,终于等不到春天回暖,就在冬夜里冻死了。
这个道德故事的寓意一目了然,寒号鸟在其中被塑造成一只懈怠懒惰、缺乏远见的鸟儿。不过,随着它去年秋季重被选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寒号鸟其实原本并不是鸟,而是啮齿类的鼯鼠,诸如《寒号鸟竟然不是鸟?感觉上了假小学》这样标题的文章在网上能搜出一大堆,其依据是该寓言所源出的元代陶宗仪笔记《南村辍耕录》中,寒号鸟本是“四足,有肉翅,不能飞”的“寒号虫”。
事实果真如此吗?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故事,它在流传中所蕴藏的复杂意味,其实远超我们想像。
2017年人教版的小学课本,寒号鸟是“复齿鼯鼠”形象
“寒号鸟”故事起源
寒号鸟当然是鸟。这个寓言最早并不出自中国文人笔下,而是佛经故事。
在佛典中,它被称为“雪山鸟”,梵文名“迦陵频伽”,相传栖居于雪山之中,鸣声极为动听,故又译为“妙音鸟”。
《长阿含经》卷一第一经:“菩萨生时,其声清彻,柔软和雅,如迦罗频伽鸟声。于是颂曰:‘犹如雪山鸟,饮华汁而鸣。其彼二足尊,声清彻亦然。’”此鸟又名“寒苦鸟”,传说生在天竺雪山,白昼日暖不思造巢,夜间受冻欲死,雌鸟发誓:“寒苦逼身,夜明造巢。”雄鸟对曰:“今天不知死,明日不知死。何知造作栖,安稳无常身?”人称此为“无常偈”。但天明后它们又忘记昨夜誓愿,虚度如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