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古时农耕社会的大众都遵循着这样的生活作息时间,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和照明方式,人们把一切都交给了天地自然。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昼夜更替的呢?
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扶桑神树上升起,化为金乌或太阳神鸟在宇宙中由东向西飞翔,到了晚上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树上,这表达了融于神话之中古代对日出日落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到了现在,有了更科学的实证和研究,我们知道,昼夜更替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星球,太阳、星辰给了地球光明,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于是就有了白天,而另一面就是黑夜。地球不停地绕着自转轴由西向东旋转,相当于太阳从东方升起、再由西方落下。
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一个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另外还有一个周期时间叫恒星日。恒星日是地球自转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或春分点两次经过同一子午圈所需的时间。一个恒星日等于23小时56分4秒。
在天文学上,定义恒星日的不是具体的恒星,而是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就是北半球的春分点。但是春分点在不断的西移(岁差),所以天文学上的恒星日与地球的自转周期还是有区别的。
由于地球的自转,在某一个时刻地球上各地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或傍晚。当某地太阳处于一天中的最高位置时,阳光直射在该地所处的经线上,这时就是当地的正午。这样确定的时间叫做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太阳终年斜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还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终日不出的现象,即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都是黑夜,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